查成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与人为善

与人为善

原指与人同做好事。后也用作善意帮助人或帮助人进步的意思。孟子说,子路这个人,一听到人家告诉他有过错就表示高兴,大禹听到有益的话,便向人拜谢。大舜比他们两个更伟大,他愿意跟别人一同行善,抛弃自己不对的,听从人家对的,乐于吸取别人的好处来行善。从他在下面种田、烧制陶器、打渔以至到作皇帝,没有不是从别人那里虚心学习来的。吸取别人的优点来行善,其实,这也是帮助鼓励别人行善的好作风。所以君子的所作所为没有比跟别人一同行善更伟大的了。

【出典】:

孟子·公孙丑》上:“孟子曰:‘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禹闻善言则拜。大舜有大焉,善与人同,舍己从人,乐取于人以为善。自耕稼、陶、渔以至为帝,无非取于人者。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例句】:

宋·程颐《伊川文集》3《论礼部看详状》:“夫与人为善,君子所乐;乱国之聘,夫子亦往。”


偏正 偕同别人一道做好事。语出《孟子·公孙丑上》:“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亦指赞助别人做好事。明·李贽《答耿司寇》:“某行虽不谨,而肯~;某等行虽端谨,而好以佛法害人。”现指善意帮助别人。凌晨《“女大学生宿舍”新篇》:“她们怀着一颗~,分忧解愁的心,分头认真写了回信。”△褒义。用于偕同、赞助别人做好事,或善意帮助别人。→为善最乐 助人为乐成人之美 ↔嫁祸于人 委过于人 迁怒于人 故入人罪 恶语中伤


解释与人:和别人一起。为善:做好事。本指同别人一起做好事。现在多用来指善意地帮助别人。

出处孟子·公孙丑上》:“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

孟子教导自己的学生说:“孔子的学生子路,如果别人指出他的错误,他会非常高兴。大禹也是一样,如果听到对他有益的话,他就会拜谢人家。古代伟大的帝王舜更是了不起,他做好事时,不分是为自己还是为别人。他摈弃自己的缺点,学习别人的长处,乐于从别人那里吸取优点来做有益的事。从他最早时耕田、种地、制陶、打鱼直到最后成为帝王,没有哪个时候不向别人学习。吸取别人的优点来做有益的事,就是和别人一起做有益的事。所以君子最高的德行,就是和别人一道做有益的事。”

近义乐于助人

例句

老王总是与人为善,所以同事们都非常喜欢他。


【词语与人为善】  成语:与人为善汉语词典:与人为善

猜你喜欢

  • 素灵感刘季

    《文选》卷四十七东汉.史孝山(岑)《出师颂》:“五曜霄映,素灵夜叹。”唐.李善注:“《汉书》曰:‘高祖夜经泽中,有大蛇当径,拔剑斩蛇,蛇分为两。后人至蛇所,有一妪夜哭。人问妪,妪曰:吾子白帝子,化为蛇

  • 三吐三握

    同“吐哺握发”。清魏源《默觚下.治篇七》:“周公流言东征,《诗》不颂其多才多艺之敏,三吐三握之周。”并列 求贤殷切。语本《史记·鲁世家》载:“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下

  • 羯鼓唤花开

    源见“催花鼓”。形容音乐高妙动人。宋陆游《芳华楼夜宴》诗:“难觅长绳縻日住,且凭羯鼓唤花开。”

  • 楚郊疑凤

    源见“楚凤”。指雉。唐李峤《雉》诗:“楚郊疑凤出,陈宝若鸡鸣。”

  • 初平羊

    同“初平群羊”。明高启《煮石山房为金华叶山人赋》:“金华之石犹可食,元是旧牧初平羊。”

  • 仁者人也

    仁的意思就是指人与人互相亲爱。语出《礼记.中庸》:“仁者人也,亲亲为大。”郑玄注:“以人意相存问之言。”《孟子.尽心下》:“仁也者,人也。”杨伯峻注:“《说文》云:‘仁,亲也。从人二。’意思是只要有两

  • 吊民伐罪

    《孟子.滕文公下》:“诛其君,吊其民,如时雨降,民大悦。”吊:安慰。抚慰受苦的百姓,讨伐有罪的统治者。亦作“伐罪吊民”、“伐罪吊人”。明.沈采《千金记.励兵》:“入境秋毫无犯,吊民伐罪,敌破纵横。”《

  • 据鞍读书

    《北周书.樊深传》:“深性好学,老而不倦,朝暮还往,常据鞍读书,至马惊坠地,损折肢体,终亦不改。”又《渊鉴类函.驴三》:“江邻几调蓝山尉,骑驴赴官,每据鞍读书,至迷失道,家人求之,乃觉。”后以此用为勤

  • 城中好广眉,四方且半额

    城:指京城。广眉:长眉。 京城里时兴画长眉毛,各地就将变本加厉把眉毛延长到半个额头。 比喻上有所好,下必有甚。语出《后汉书.马援传.附子廖》:“夫改政移风,必有所本。长安语曰:‘城中好高髻,四方高

  • 陇蜀

    源见“得陇望蜀”。比喻人心不足,所求无厌。明 无心子《金雀记.临任》:“真薄幸,原何陇 蜀相兼并。”清王士禛《池北偶谈.葛端肃公家训》:“理刑之官,非可以兼辅导,若如所请,将来陇 蜀之请,又不知其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