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临渊羡鱼

临渊羡鱼

临渊:面对深潭。羡鱼:羡慕鱼的美味。面对深渊希望能捕到鱼,比喻虽有欲望,但无实际行动,仍不能如愿以偿。语出自董仲舒给汉武帝的贤良对策。董仲舒(前179-前104)广川(今河北枣强东)人,西汉哲学家。专治《春秋公羊传》。曾任博士、江都相和胶西王相。汉武帝举贤良文学之士,他对策说:“汉朝得天下以来,常希望把国家治理好,但至今仍没有如愿,毛病就在应当改变措施时却没有及时地去落实。古人说:‘站在水边想捕鱼,还不如回去织鱼网’。现在汉朝建立已70多年了,总是盼望着天下大治,还不如回去研究如何改变治国的措施;改变措施,天下就能大治;天下大治,灾害就会一天天离开,幸福就会一天天到来。”后以“临渊羡鱼”为典,形容徒具愿望,而不见行动,多用于比喻求仕。此典又作“临川羡鱼”。

【出典】:

汉书》卷56《董仲舒传》2505页:“故汉得天下以来,常欲善治而至今不可善治者,失之于当更化而不更化也。古人有言曰:‘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今临政而愿治七十岁矣,不如退而更化;更化则可善治,善治则灾害日去,福禄日来。”

【例句】:

汉·张衡《归田赋》:“游都邑以永久,无明略以佐时;徒临川羡鱼,俟河清乎未期。” 唐·骆宾王《上兖州刺史启》:“方结羡鱼之网,将谣叩角之词。” 唐·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唐·李颀《送人归沔南》:“可即明时老,临川莫羡鱼。” 唐·高适《奉酬北海李太守丈人夏日平阴亭》:“一生徒羡鱼,四十犹聚萤。” 唐·顾况《送从兄使新罗》:“临川思结网,见弹欲求鵰。” 唐·刘商《归山留别子侄二首》之2:“不逐浮云不羡鱼,杏花茅屋向阳居。” 唐·杜牧《卜居招书侣》:“忆昨未知道,临川每羡鱼。” 宋·刘筠《受诏修书述怀感事》:“见弹曾求炙,临川亦羡鱼。” 宋·黄庭坚《池口风雨留三日》:“翁从傍舍来收网,我适临渊不羡鱼。”


见“临河羡鱼”。李六如《六十年的变迁》3章:“可惜你我手无寸铁,还是‘~’么。”


【典源】《淮南子·说林训》:“临河而羡鱼,不如归家织网。”《汉书·董仲舒传》:“古人有言曰:“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今译】 只在水边希望得鱼是无济于事的,不如回去编织渔网,然后去捕捞。

【释义】 后以此典指空有愿望而无行动。

【典形】 结网空知羡、临川羡鱼、临渊不羡鱼、思结网、羡鱼、羡鱼心 羡鱼之网、临水羡游鱼、羡鱼情。

【示例】

〔结网空知羡〕 唐·骆宾王《久戍边城有怀京邑》:“结网空知羡,图荣岂自诬。”

〔临川羡鱼〕 宋·刘筠《受诏修书述怀感事》:“见弹曾求炙,临川亦羡鱼。”

〔临渊不羡鱼〕 宋·黄庭坚《池口风雨留三日》:“翁从傍舍来收网,我适临渊不羡鱼。”

〔思结网〕 唐·顾况《送从兄使新罗》:“临川思结网, 见弹欲求��。”

〔羡鱼〕 唐·高适《奉酬北海李太守丈人》:“一生徒羡鱼,四十犹聚萤。”

〔羡鱼之网〕 唐·骆宾王《上兖州刺史启》:“方结羡鱼之网,将谣叩角之词。”


【词语临渊羡鱼】  成语:临渊羡鱼汉语词典:临渊羡鱼

猜你喜欢

  • 征兰芳讯

    源见“燕梦征兰”。指生子的好消息。清袁枚《女弟子陈淑兰窗前开红兰一枝遣其郎君邓秀才来索诗》:“今日征兰芳讯到,紫琼宫里有人来。”

  • 李代桃僵

    《乐府诗集.相和歌辞三》:“桃在露井上,李树在桃旁,虫来啮桃根,李树代桃僵。树木身相代,兄弟还相忘。”后以“李代桃僵”喻弟兄能同甘苦。清黄遵宪《感事》诗:“芝焚蕙叹嗟僚友,李代桃僵泣弟兄。”亦指以此代

  • 置锥之地

    《庄子.盗跖》:“尧、舜有天下,子孙无置锥之地;汤、武立为天子,后世绝灭。”置锥之地:插锥子的地方。后因以“置锥之地”为比喻能够容身的地方极小的典故。《荀子.儒效》:“无置锥之地,而明于持社稷之大义。

  • 学圃

    《论语.子路》:“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向孔子请教如何种地,孔子回答说:问我不如去问老农夫。又问如何种瓜果蔬菜,孔子说:你最好去问老菜农。后因以为归隐之

  • 耀蝉

    《荀子.致仕》:“夫耀蝉者,务在明其火,振其树而已。火不明,虽振其树,无益也。今人主有能明其德者,则天下归之,若蝉之归明火也。”后因以“耀蝉”为明主真诚求贤、天下贤士来归的典故。汉贾谊《新书.匈奴》:

  • 临渊结网

    源见“临河羡鱼”。比喻平时不作准备,事到临头才采取行动。明杨珽《龙膏记.游仙》:“霎时间石火冰寒,早办个凤想仙缘。休等待临渊结网,只落得月缺花残。”连动 到了池边准备捕鱼,才来织鱼网。比喻事先不做准备

  • 剑头炊

    源见“盲人骑瞎马”。形容极其危险。宋黄庭坚《次韵奉送公定》诗:“脱身天禄阁,危于剑头炊。”【词语剑头炊】   汉语大词典:剑头炊

  • 如风过耳

    同“秋风过耳”。《南齐书.庐陵王子卿传》:“吾日冀汝美,勿得敕如风过耳。”见“东风吹马耳”。《二刻拍案惊奇》卷22:“把好言语~,一毫不理,只依着自己性子行去不改。”【词语如风过耳】  成语:如风过耳

  • 仙泪下金铜

    源见“金铜仙人”。谓秋露滴落金铜仙人所捧铜盘。咏秋景。清袁枚《秦中杂感》诗之六:“霜里征鸿惊戍鼓,秋来仙泪下金铜。”

  • 桃梗漂流

    《战国策.齐策三》载:苏代谓孟尝君曰:“‘今者臣来,过于淄(淄水出泰山莱芜原)上,有土偶人与桃梗相与语。桃梗谓土偶人曰:‘子,西岸之土也,挺(治做)子以为人,至岁八月,降雨下(大雨降下),淄水至,则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