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五里雾

五里雾

后汉书.张霸传》附张楷传:“(楷)性好道术,能作五里雾。”

后汉张楷字公超,隐居弘农,学者随之,所居成市。好道术,能为五里雾。后华山南有公超雾市(查阅后汉书、解释之)。旧以此用为神仙法术,或堕入迷惘之中的典故,常说“如堕五里雾中”。

唐.李商隐《李义山诗集》卷四《镜槛》诗:“五里无因雾,三秋只见河。”

幼学琼林》卷一:“束先生精神毕至,可祷三日之霖(见束皙祷雨);张道士法术颇神,能作五里之雾。”


【典源】《艺文类聚》卷二引吴·谢承《后汉书》 曰:“河南张楷,性好道术,能作五里雾。时关西人裴优,亦能作三里雾,自以不如楷,往以学之。”《后汉书·张楷传》亦载。

【今译】 后汉张楷字公超,隐居在华阴山中。他有道术,能使五里地方圆的地方起雾。裴优也能制造三里的雾,认为自己道术不如张楷,前往向张学习。

【释义】 后以此典借指扑朔迷离、难窥真相的事物; 也用以形容雾。

【典形】 公超旧谷、公超雾、华阴学雾、五里公超雾、五里雾、张楷雾、作雾楷、张超迷离雾、五里无因雾、五里仙雾、三里雾、雾迷三里。

【示例】

〔公超旧谷〕 明·袁宏道《华顶示同游樗道人》:“公超旧谷犹疑雾,方朔前生解役雷。”

〔公超雾〕 宋·陈与义《赵虚中有石名小华山》:“炉烟巧作公超雾,书册尚避秦皇城。”

〔华阴学雾〕 宋·杨亿《寄灵仙观舒职方学士》:“华阴学雾还成市,彭泽横琴岂要弦。”

〔五里公超雾〕 宋·黄庭坚《和范信中寓居》:“它时无屋可藏身,且作五里公超雾。”

〔五里雾〕 宋·钱惟演《致斋太一宫》:“楼迷五里雾,坛独九枝灯。”

〔张楷雾〕 宋·文同 《华山》:“岩头漠漠卫卿云,谷口纷纷张楷雾。”

〔作雾楷〕 宋·苏轼《次韵致政张朝奉》:“云蒸作雾楷,火灭噀雨巴。”


【词语五里雾】  成语:五里雾汉语词典:五里雾

猜你喜欢

  • 季子敝裘

    源见“季子貂敝”。形容功名未遂,失意穷困。明徐孚远《交行摘稿.遣怀》诗之一:“便拟相如怀璧反,谁怜季子敝裘归?”【词语季子敝裘】   汉语大词典:季子敝裘

  • 射影吹沙

    同“含沙射影”。明杨珽《龙膏记.脱难》:“你道他两个覆地翻天,射影吹沙……终久还他带锁披甲。”

  • 负图

    同“负图之托”。南朝 梁任昉《齐竟陵文宣王行状》:“武皇晏驾,寄深负图,公仰惟国典,俯遵遗托。”【词语负图】   汉语大词典:负图

  • 汉官威仪

    同“汉官仪”。唐杜甫《狄明府》诗:“太宗社稷一朝正,汉官威仪重昭洗。”偏正 汉代朝廷的礼仪、服饰制度。泛指正规的皇族礼仪、典章。《后汉书·光武帝纪上》:“老吏或垂涕曰:‘不图今日复见~。’”清·洪昇《

  • 子房

    参见:子房筹【词语子房】   汉语大词典:子房

  • 切瑳琢磨

    同“切磋琢磨”。宋王安石《与孙莘老书》:“今世人相识,未见有切瑳琢磨如古之朋友者,盖能受善言者少。”【词语切瑳琢磨】  成语:切瑳琢磨汉语大词典:切瑳琢磨

  • 听履崇班

    源见“郑履”。指出任尚书之职。清赵翼《清江浦送费制府入为大司马》诗:“听履崇班蹑禁廷,本兵身系九边宁。”

  • 摸棱宰相

    《旧唐书.苏味道传》:“处事不欲决断明白,若有错误,必贻咎谴,但摸棱以持两端可矣。”唐.苏味道,官居相位,却处事圆滑。故时人号为“苏摸棱”或“摸棱宰相”。后因用为处事圆滑的典故。宋.陆游《老健》诗:“

  • 琐尾

    《诗.邶风.旄丘》:“琐兮尾兮,流离之子。”朱熹集传:“琐,细;尾,末也。流离,漂散也……言黎之君臣,流离琐尾,若此其可怜也。”后因以“琐尾”谓颠沛流离,处境艰难。明陈子龙《报夏考功书》:“不孝琐尾遁

  • 铺莲慢踏

    连动 铺着莲花慢慢踏行。比喻美女步态佳美。语本《南史·废帝东昏侯本纪》:“东昏侯令人凿金为莲花以帖地,令潘妃行其上,曰:‘此步步生莲花也。’”清·洪昇《长生殿》5出:“不似人间赏,要~,比燕轻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