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亡命之徒

亡命之徒

亡:逃亡。命:即“名”。亡命:脱离户籍或改名。徒:人。原指改名换姓,逃亡在外的人。后也指不顾性命,违法作恶的人。郭彦(?-569年),太原阳曲(山西太原北)人。宇文泰任为虞部郎中。北周代魏,任澧州(今湖南澧县)刺史。澧州为少数民族居住之地,不听朝廷的命令,很多人不交纳赋税。他们一会儿聚在一起,一会儿四散分开,不从事农业。郭彦到任后,鼓励他们从事农业,禁止他们一起打猎,于是百姓们都以农业为本,家家都有余粮。过去那些逃亡在外之人,也都回来交纳租税,参加劳役。先前澧州粮少,常依靠荆州救济,自郭彦任职以来,粮食装满了仓库,再也不用运粮了。

【出典】:

周书·郭彦传》卷37,667页:“彦劝以耕稼,禁共游猎,民皆务本,家有余粮。亡命之徒,咸从赋役。”

【例句】:

旧唐书·乐彦祯传》:“从训又召亡命之徒五百余辈,出入卧内,号为‘子将’,委以腹心,军人籍籍,各有异议。”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74回:“此等山间亡命之徒,皆犯官刑,无路可避,遂乃啸聚山林,恣为不道。”


偏正 原指逃亡在外的人。后多指不顾性命、犯法作恶的坏人。语出《周书·郭彦传》:“亡命之徒,成以赋役。”清·褚人获《隋唐演义》18回:“他有一所私院的房屋,畜养许多~,都是不怕冷热的人。”△贬义。多用于描写冒险作恶、不顾性命的坏人。 →不法之徒 不逞之徒 ↔高人雅士


【词语亡命之徒】  成语:亡命之徒汉语词典:亡命之徒

猜你喜欢

  • 和氏璞

    同“和氏之璧”。元吴克恭《谷口歌采荣》诗:“哀哉和氏璞,献者楚王城。”

  • 三时孝养

    《礼记.文王世子》:“文王之为世子,朝于王季日三。鸡初鸣而衣服,至于寝门外,问内竖之御者曰:‘今日安否何如?’内竖曰:‘安。’文王乃喜。及日中又至,亦如之。及莫(暮)又至,亦如之。”据说周文王(姬昌)

  • 荀羡辞封

    《晋书.荀崧传》附《荀羡传》:“(羡)年十五,将尚寻阳公主,羡不欲连婚帝室,仍远遁去。监司追,不获已,乃出尚公主,拜附马都尉。……除北中郎将、徐州刺史、监徐兖二州扬州之晋陵诸军事、假节。……时年二十八

  • 长乐

    源见“长乐老”。指冯道。宋刘筠《咏古》之六:“长乐当年衣钵在,中原多少老人星?”【词语长乐】   汉语大词典:长乐

  • 苇苕系巢

    《荀子.劝学》:“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苕,苇花。蒙鸠将巢筑在芦苇之端,巢虽完美,但基础不固,故风至苕折,卵破子死,酿成祸

  • 怀砖

    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卷二:“太傅李延实者,庄帝舅也。永安年中除青州刺史。临去,奉辞,庄帝谓实曰:‘怀砖之俗,世号难治,舅宜好用心,副朝廷所委’……时黄门侍郎杨宽在帝侧,不晓怀砖之义,私问舍人温子

  • 东西鸿爪

    源见“鸿爪雪泥”。形容人生四处飘泊。清徐乾学《叠韵答学山侄》:“东西鸿爪皆空点,今古蛾眉不易防。”

  • 柏人诫

    《史记.张耳列传》:“高祖从平城过赵,赵王朝夕袒韝蔽,自上食,礼甚卑,有子婿礼。高祖箕踞詈,甚慢易之。赵相贯高、赵午……说王曰:‘……高祖无礼,请为王杀之!’”“汉八年,上从东垣还,过赵,贯高等乃壁人

  • 凝闭

    《文选.张协〈七命〉》:“天凝地闭,风励霜飞。”李周翰注:“天凝,谓霜也;地闭,谓冰也。”后因以“凝闭”谓天寒地冻。北周庾信《谢赵王赉丝布启》:“去冬凝闭,今春严劲;雪似琼田,凌如盐浦。”【词语凝闭】

  • 实获我心

    获:得。 表示办事合乎自己心意。语出《诗.邶风.绿衣》:“我思古人,实获我心。”《晋书.文苑传.王沈》载《释时论》:“投扃正幅,实获我心。”《文苑英华》卷六二七载薛元超《谏皇太子笺》:“师傅之言,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