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众怒难犯

众怒难犯

意谓众人的愤怒难以抵挡。公元前563年,子孔代替子驷主持郑国国政。为贵族和各级官吏起草了一个誓约,要求他们各按职守,奉公守法。贵族官吏及其子弟纷纷表示反对。子孔想杀掉他们。子产出来劝阻并要求他烧掉这个誓约。子孔不同意,说:“制定誓约是为了治国,不能因众人反对就烧掉它,这样就成了众人为政,国家就无法治理了。”子产说:“众人的愤怒是难以触犯的,单凭个人意愿办事也很难成功。两个问题交织在一起是十分危险的。不如烧掉誓约,使大家安定下来,你继续执政,众人疑虑也可以平息。专权独断不能成事,触犯众人就要惹祸,你一定要焚毁誓约。”子孔同意了,便在郑国城外焚毁誓约,大家的不满也就平息下来。

【出典】:

左传·襄公十年》:“子孔当国,为载书,以位序,听政辟。大夫、诸司、门子弗顺,将诛之。子产止之,请为之焚书。子孔不可,曰:‘为书以定国,众怒而焚之,是众为政也,国不亦难乎?’子产曰:‘众怒难犯,专欲难成,合二难以安国,危之道也。不如焚书以安众,子得所欲,众亦得安,不亦可乎?专欲无成,犯众兴祸,子必从之。’乃焚书于仓门之外,众而后定。”

【例句】:

唐·房玄龄《晋书·李特载记》:“弱而不可轻者,百姓也。今促之不以理,众怒难犯,恐为祸不浅。”


主谓 众人的愤怒不可冒犯。语出《左传·襄公十年》:“子产曰:‘众怒难犯,专欲难成,合二难以安国,危之道也。’”边震遐《秋鸿》:“~,不犯,最好。”△贬义。多用于劝诫不可做出引起众人共愤的事。


解释众人的愤怒不可触犯。

出处左传·襄公十年》:“众怒难犯,专欲难成,合二难以安国,危之道也。”

春秋时期,郑国执政大臣子驷因为兴修水利,侵占了五个家族的田地。于是这五个家族联合一些不得志的人发动了一场叛乱,杀死子驷,劫持了国君郑简公。幸亏子产、子孔等人临危不乱,攻打叛乱者盘踞的北宫,杀死叛乱者,解救出了郑简公。

随后,子孔掌握了国政。他制定盟书,规定官员们要各守其职,完全听从执政者的命令。大夫、官员们一看都不肯顺从。子孔非常生气,打算将他们全部诛杀。子产劝阻子孔,让他烧掉盟书。子孔不同意,说:“制作盟书的目的是用来安定国家,现在见大伙发怒就烧了它,这岂不是成了大家当政?如果这样国家可就难以治理了。”子产说:“众人的愤怒不可触犯,专权的愿望难以成功,这两样加在一起更是难以安定国家,这是一条危险之路。不如烧掉盟书来安定大家。这样你得到了自己所需要的东西,大伙也能够安定,不也是可以的吗?专权的愿望不能成功,触犯众怒会发生祸乱,你一定要听我的话。”

子产一席话说服了子孔,子孔终于在东门外烧掉了盟书。大家的不满得以平息,郑国也重新安定下来。

例句

歹徒见被大家包围,知道众怒难犯,只好乖乖放下凶器,束手就擒。


【词语众怒难犯】  成语:众怒难犯汉语词典:众怒难犯

猜你喜欢

  • 舟赠麦

    源见“范氏麦舟”。谓资助穷困。清赵翼《七十自述》诗之三:“孤露更谁舟赠麦,饥寒长自甑生尘。”

  • 延津宝剑

    同“延津剑”。明张凤翼《红拂记.奇逢旧侣》:“延津宝剑看重会,合浦明珠喜再逢。”【词语延津宝剑】   汉语大词典:延津宝剑

  • 瓜熟青门

    源见“东陵瓜”。指收获的美好时节。喻归隐的田园生活。明袁宏道《送弱侯老师使梁》诗:“莲开白社来陶令,瓜熟青门谒故侯。”

  • 燕蝠争

    宋朋九万《东坡乌台诗案.寄周邠诸诗》:“舜举言,自来闻人说一小话云:燕以日出为旦,日入为夕。蝙蝠以日入为旦,日出为夕。争之不决,诉于凤凰。凤凰是百鸟之王。至路次逢一禽,谓燕曰:不须往诉,凤凰在假。或云

  • 叉手速

    同“叉手吟”。宋苏轼《袁公济和刘景文登介亭诗次韵》:“文如翻水成,赋作叉手速。”

  • 火浣衫

    《太平御览》卷四九三“奢”引《晋书》:“石崇字季伦,累迁荆州刺史。……惠帝知富无以夸之,时外国进火浣布,天下更无,帝为衫,来幸崇家。崇奴仆五十人皆衣火浣布衫祇承,帝大惭。”晋惠帝穿着用外国进贡的火浣布

  • 鳖岩之讥

    源见“井蛙”。谓见笑于大方之家。唐段成式《酉阳杂俎.酒食》:“常怀鲐腹之诮,每惧鳖岩之讥。”

  • 朝阳鸣凤

    源见“凤鸣朝阳”。比喻品德出众、正直敢谏之人。梁启超《饮冰室诗话》二十:“庚子八月,君果以身殉国耻。噫嘻!可不谓朝阳鸣凤耶!”并列 比喻德行高洁、正直敢谏之人。语本《诗经·大雅·卷阿》:“凤凰鸣矣,于

  • 素冠

    《诗.桧风.素冠》:“庶见素冠兮,棘人栾栾兮。”《序》云:“《素冠》,刺不能三年也。”毛传:“丧礼,子为父,父卒为母,皆三年,时人恩薄礼废,不能行也。”后因以“素冠”为讥刺不能克尽孝道者之典。《晋书.

  • 水滴石穿

    《汉书.枚乘传》:“泰山之霤穿石,单极之䋁断干,水非石之钻,索非木之锯,渐靡使之然也。”后因以“水滴石穿”比喻坚持不懈,集细微之力成就难能之功。亦比喻小错误日积月累就会演变为大错误。宋罗大经《鹤林玉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