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伯俞泣杖

伯俞泣杖

汉.刘向《说苑.建本》:“伯俞有过,其母笞之(注:笞,用竹板打),泣。其母曰:‘他日笞子,未尝泣;今泣,何也?’对曰:‘他日俞得罪,笞尝痛;今母之力衰,不能使痛,是以泣也。’”

汉朝时,梁人韩伯俞性恭孝。一次母亲体罚他的过失,他觉得竹板打到身上并不疼痛,于是感到母亲气力衰竭,恐将不久于人世,便伤心地哭泣起来。旧以此用为爱母至孝的典故。

明.萧良有《龙文鞭影》卷一:“伯俞泣杖,墨翟悲丝。”


主谓 形容孝顺。语本汉·刘向《说苑·建本》:“伯俞有过,其母笞之,泣,其母曰:‘他日笞子未尝见泣,今泣何也?’对曰:‘他日俞得罪,笞尝痛,今母之力衰不能使痛,是以泣。’”元·关汉卿《陈母教子》3折:“你孝顺似那王祥卧冰,你恰似~。”△褒义。多用于孝顺方面。


【典源】《说苑·建本》:“伯俞有过,其母笞之,泣。其母曰:‘他日笞子,未尝见泣,今泣何也?’对曰:‘他日俞得罪,笞尝痛。今母之力衰,不能使痛,是以泣也。’”

【今译】 汉代韩伯俞 (一作“瑜”) 有了过错,他母亲责打他,伯俞哭泣。他母亲问:“以前打你,没有见你哭过,今天为什么哭啊?”伯俞说:“以前我有了过失,您打我很痛。这次觉得母亲的力气衰退,打我不痛,因此哭泣。”

【释义】 后以此典称人有孝心。

【典形】 伯瑜泣杖、慈母笞。

【示例】

〔伯瑜泣杖〕 元·郑廷玉《看钱奴买冤家债主》:“您家里也出不的个伯瑜泣杖,谅您看钱奴也学不的窦十郎。”

〔慈母笞〕 三国·曹植《灵芝篇》:“伯瑜年七十,彩衣以娱亲。慈母笞不痛, 歔欷泪沾巾。”


【词语伯俞泣杖】  成语:伯俞泣杖汉语词典:伯俞泣杖

猜你喜欢

  • 牙管一双

    《南史.范岫传》:“每所居官,恒以廉洁著称。为长城令时,有梓材巾箱,至数十年,经贵遂不改易,在晋陵唯作牙管笔一双,犹以为费。”后以“牙管一双”比喻为官廉洁。

  • 蓝桥玉臼

    源见“蓝桥”。神话传说捣仙药玄霜用的玉杵石臼。元吴莱《岭南宜蒙子解渴水歌》:“柏观金茎擎未湿,蓝桥玉臼捣空寒。”

  • 放虎遗患

    同“放虎归山”。唐陈子昂《上西蕃边州安危事》之一:“夫蕃戎之性,人面兽心,亲之则顺,疑之则乱……今阻其善意,逆其欢心,古人所谓放虎遗患,不可不察。”连动 放走老虎,留有后患。唐·陈子昂《上西蕃边州安危

  • 三日响

    同“三日绕梁”。明徐渭《钟公子以诗赠次韵答之》:“那能三日响,来敌百官歌?”

  • 焦尾

    同“焦尾琴”。唐李咸用《山居》诗:“焦尾何人听,凉宵对月弹。”【词语焦尾】   汉语大词典:焦尾

  • 乘槎使

    源见“乘槎”。指汉张骞。清赵执信《清江浦书事》诗之二:“似闻汉帝乘槎使,翻托微波近洛神。”

  • 徐妃半妆

    同“徐妃半面妆”。五代王定保《唐摭言.载应不捷声价益振》:“乾符中,蒋凝应宏辞,为赋止及四韵,遂曳白而去。试官不之信,逼请所试,凝以实告。既而比之诸公,凝有得色。试官叹息久之,顷刻之间,播于人口。或称

  • 扪虱而言

    《晋书.苻坚载记》附“王猛”:“王猛字景略,北海剧人也,家于魏郡。……桓温入关,猛被褐而谒之。一面谈当世之事,扪虱而言,旁若无人。温察而异之。”桓温是东晋的重臣,名声赫赫,权倾一时,而王猛以未达的穷汉

  • 绝机叟

    源见“抱瓮灌园”。指安于淳朴、斥绝机巧的汉阴老人。唐崔湜《奉和幸韦嗣立山庄侍宴应制》诗:“还嗟绝机叟,白首汉川阴。”

  • 髻中鸟卵

    佛经《大智度论.文尼佛》:“(释迦牟尼)在一树下坐,兀然不动。鸟见如此,谓之为木,即于髻中生卵。是菩萨从禅觉,知头上有鸟卵,即自思维:若我起动,鸟母必不复来;鸟母不来,鸟卵必坏。即还入禅,至鸟子飞去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