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余音绕梁

余音绕梁

形容优美的歌声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韩国歌女韩娥东向赴齐国,因为没有粮食,只好卖唱乞食。她离开后,歌声仍在梁间环绕,三日不绝,人们都以为她还留在当地。有一次她路过客栈,受到人侮辱,韩娥便长歌当哭,整个村庄的人都被感动得悲不自胜,以致三天都不想吃饭,并马上把她追回。这时,她又放喉高歌,使得整个村子里的男女老少都情不自禁地载歌载舞,忘了先前的悲哀。当地人们送她厚礼,打发她离开那里。所以那个地方的人们至今擅长仿效韩娥的调子唱歌。

【出典】:

列子·汤问》:“昔韩娥东之齐,匮粮。过雍门,鬻歌假食。既去,而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左右以其人弗去。过逆旅,逆旅人辱之。韩娥因曼声哀哭,一里老幼,悲愁垂涕相对,三日不食。遽而追之,娥还,复为曼声长歌,一里老幼,善跃抃舞,弗能自禁,忘向之悲也,乃厚赂发之。故雍门之人至今善歌哭放娥之遗声。”

【例句】:

宋·孙觌《长乐寺》诗:“雍门已陈迹,余音空绕梁。” 清·刘鹗《老残游记》2回:“当年读书,见古人形容歌声的好处,有那‘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话,我总不懂。……及至听了小玉先生说书,才知古人措辞之妙。”


见“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宋·孙觌《长乐寺》:“雍门已冻迹,余音空绕梁。”


解释梁:房梁。形容歌声美妙动听,韵味深长。也可用来比喻诗意味深长,耐人寻味。

出处列子·汤问》:“昔韩娥东之齐,匮粮,过雍门,鬻歌假食,既去,而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战国时期,薛谭在秦青那里学习唱歌,还没有把秦青的技艺学完,薛谭就自认为已经学得不错了,打算辞别而归。秦青并没有挽留他,而是为他在郊外饯行。饯行时,秦青拍击着乐器,唱出了悲哀的歌曲,歌声振动了树木,阻止了流动的白云。薛谭一听,知道自己差得还太远,便请求回去继续学习。

秦青说:“从前,韩娥向东去齐国,没有粮食吃了,经过雍门的时候,便卖唱求食。韩娥离开后,她的歌声仍然萦绕着房梁,三天都没有断绝,旁边的人还以为唱歌的人并没有离开。韩娥经过旅店,旅店的人欺负她。韩娥感到很痛苦,便放声哀哭,她的哭歌让乡里的老老少少都感到悲痛,留着眼泪相向而站,以至于三天都不进饮食。韩娥离开后,乡里的老少急忙去把她追回来,她又长声欢歌,使得大家都踊跃舞蹈,忘记了以前的哀愁。然后,人们赠送给她食物,送她上路。至今雍门附近的人们善于唱歌,善于哀哭,就是模仿韩娥的缘故。”薛谭听后,再也不说回家的话了。

例句

他的演唱,真是让人觉得余音绕梁,意犹未尽啊!


【词语余音绕梁】  成语:余音绕梁汉语词典:余音绕梁

猜你喜欢

  • 佐饔得尝

    《国语.周语下》:“佐饔者尝焉,佐斗者伤焉。”韦昭注:“饔,烹煎之官也。”后因称助人为善者得善报为“佐饔得尝”。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省事》:“王子晋云:‘佐饔得尝,佐斗得伤。’此言为善则预,为恶则去

  • 梦熊罴

    《诗.小雅.斯干》:“吉梦维何,维熊维罴。”又:“大人占之,维熊维罴,男子之祥;维虺维蛇,女子之祥。”郑玄笺:“熊罴在山,阳之祥也,故为生男。”后因以“梦熊罴”为生男吉兆。唐李群玉《哭小女痴儿》诗:“

  • 悬枯鱼

    同“羊续悬鱼”。清宋琬《送别俞眉仙归新安》诗:“郭外行春策病马,壁间退食悬枯鱼。”【词语悬枯鱼】   汉语大词典:悬枯鱼

  • 马中龙

    《周礼.夏官.庾人》:“马八尺以上为龙。”后以高头大马,雄骏英姿而美其名曰“马中龙”。宋.苏轼《韩幹马十四匹》:“最后一匹马中龙,不嘶不动尾摇风。”

  • 倾藿

    源见“倾阳”。喻忠诚于皇帝。宋曾巩《襄州到任表》:“常存倾藿之诚,虽知向日;居有戴盆之势,何以望天?”【词语倾藿】   汉语大词典:倾藿

  • 蹇之匪躬

    同“蹇蹇匪躬”。清钱谦益《匪斋记》:“客有唁予者曰:‘《蹇》之六二曰:王臣蹇蹇,匪躬之故。安知上不以蹇之匪躬易子乎?’”见“蹇蹇匪躬”。清·钱谦益《匪斋记》:“安知上不以 ~勖子乎?”【词语蹇之匪躬】

  • 肉袒牵羊

    裸露身体,牵着羊。表示降服顺从的意思。《左传.宣公十二年》:“郑伯肉祖,牵羊,以逆。”杜预注:“肉袒牵羊示服为臣仆。”并列 袒,脱去或敞开上衣。脱衣露体,牵羊犒劳胜军。语出《左传·宣公十二年》:“郑伯

  • 不赏之功

    《史记.淮阴侯列传》:“臣闻勇略震主者身危,而功盖天下者不赏。”后以“不赏之功”极言功大。《晋书.刘牢之传》:“自开辟以来,戴震主之威,挟不赏之功,而见容于暗世者而谁?”见“功高震主”。《晋书·刘牢之

  • 西子蒙不洁,则人皆掩鼻而过之

    西子:即西施,古代美女。 如果西施身上沾染了肮脏,别人走过时也会捂住鼻子。 比喻美好的事物,一旦沾上了污点,也会被人唾弃。语出《孟子.离娄下》:“孟子曰:‘西子蒙不洁,则人皆掩鼻而过之。’”王超然

  • 紫气

    源见“紫气东来”。指圣贤出现或到来的预兆。唐李白《感时留别从兄徐王延年从弟延陵》诗:“玄元包橐籥,紫气何逶迤。”明梁辰鱼《浣纱记.治定》:“烟霞高捧,看郁郁稽山紫气浓。喜逢一统,车书尽同。”【词语紫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