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刎颈之交

刎颈之交

刎颈(wěnjǐng稳景):割脖子。交:交情。此典指廉颇和蔺(Lìn躏)相如成为如割脖子那样生死与共之好友。后以此典比喻生死与共的好朋友。战国时,赵国在赵惠文王执政下,有文臣蔺相如、武将廉颇两位大臣,即是强大秦国也很重视赵国。但蔺相如出身低微,可他在完璧归赵等重大事件中有功,赵惠文王授给蔺相如上卿(高级大官),职位在廉颇之上,廉颇很不服气,几次与蔺相如闹矛盾,蔺相如都躲避退让,他的手下人不解。蔺相如说:“以秦王那样威严,我还敢在朝堂呵斥他,侮辱他的大臣们,我即使愚笨无能,难道会害怕廉将军吗?但我考虑到,强大秦国之所以不敢侵犯赵国,只因为有我们两人在呢。现在两虎互相斗争,势必不能两存。我这样做的缘故,是以国家的急难为先,而以私人的仇怨为后呢。”廉颇听到这些话,脱去上衣,露出肩臂,背上荆条,通过宾客到蔺相如家里请罪,说道:“我这个庸俗卑鄙之人,想不到将军胸怀宽阔到这种程度。”两人终于和好,结成同生死共患难之好友。此典又作“刎颈至交”。

【出典】:

史记》卷81《廉颇蔺相如列传》2443页:“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庸俗,卑鄙)之人,不知将军(指蔺相如官位上卿兼任将相,故称将军)宽之至此也。’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例句】:

明·无名氏《闹铜台》第5折:“今在一处,结为刎颈之交,同心合意,生死相护。” 清·曾朴《孽海花》13回:“他有个闺中谈禅的密友,却是个刎颈之交的娇妻。” 清·遁庐《童子军·卖友》:“倘若将他首发,岂不是把那刎颈至交,做成一个负心贼子么?”


偏正 割脖子的交情,多指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语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明·无名氏《闹铜台》5折:“今在一处,结为~,同心合意,生死相护。”△褒义。用于描写非常亲密的朋友。→患难之交 莫逆之交生死之交 ↔狐朋狗友 酒肉朋友


【词语刎颈之交】  成语:刎颈之交汉语词典:刎颈之交

猜你喜欢

  • 棘门灞上

    源见“细柳营”。指棘门军和灞上军,借指纪律松弛的军营或军队。宋王安石《白沟行》:“棘门 灞上徒儿戏,李牧廉颇莫更论。”

  • 青陵怨

    源见“相思树”。指恩爱夫妻被拆散的悲怨。清周之琦《千秋岁引》词:“青陵怨长从化蝶,丹山梦远无归鹤。”

  • 偷天妙手

    宋.陆游《文章》诗:“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文章是妙手从上天那里得到,极言文才之高。后称极善诗文者为“偷天妙手”。明.汤显祖《牡丹亭.言怀》:“能凿壁,会悬梁,偷于妙手绣文章。”【词语偷天妙手】

  • 焦头烂额

    源见“曲突徙薪”。又汉桓谭《新论.见徵》:“智者讥之云:‘教人曲突远薪,固无恩泽;焦头烂额,反为上客。’盖伤其贱本而贵末也。”原形容因救火烧伤严重。后多以比喻受到沉重打击或处境险恶,以致狼狈不堪的情状

  • 辨日炎凉

    《列子.汤问》:“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

  • 囊矢

    源见“锦囊三矢”。指出征复仇。柳亚子《鹧鸪天》词:“请缨已见同仇奋,囊矢终期奏凯还。”【词语囊矢】   汉语大词典:囊矢

  • 织锦之才

    源见“织锦回文”。称女子有奇才。明陈汝元《金莲记.弹丝》:“金笺玉管,偏超织锦之才。”

  • 十字封侯

    《三国志.蜀书.王平传》:“王平字子均,巴西宕渠人也。……进位讨冠将军,封亭侯。……拜平前监军、镇北大将军。……平生长戎旅,手不能书,其所识不过十字,……”三国蜀镇北大将军王平,所识不过十字,但因战功

  • 交口

    众口一辞。唐代韩愈《柳子厚墓志铭》:“儁杰廉悍,议论证据古令,出入经史百子,踔厉风发,率常屈其座人。名声大振,一时皆慕与之交;诸公要人,争欲令出我门下,交口荐誉之。”【词语交口】   汉语大词典:交口

  • 青藜照字

    同“青藜照阁”。宋石孝友《宝鼎记.上元上江西刘枢密》词:“休念太守当年,曾手把青藜照字。”【词语青藜照字】   汉语大词典:青藜照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