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削足适履

削足适履

淮南子.说林训》:“骨肉相爱,谗贼间之,而父子相危。夫所以养而害所养,譬犹削足而适履,杀头(杀,义同削,非割杀)而便冠。”

《抱朴子.刺骄》:“?(音zǔn,减,也是削的意思)足适履,毁方入圆,不亦剧乎。”

三国志.魏书.明帝纪》“丁未,行幸长安”下裴松之注引《魏略》载“帝露布天下并班告益州曰:‘……而亮反裘负薪,里尽毛殚,刖趾适屦,刻肌伤骨,反更称说,自以为能。’”

后汉书.荀爽传》:“传曰:截趾适屦,孰云其愚?”

“削足适履”与“?足适屦”、“刖趾适屦”、“截趾适屦”的意思是一样的。后常以比喻因倒置了事物的轻重本末关系,而机械地拘泥成例,生搬硬套,强求合律,或无原则地进行迁就。宋.陆游《剑南诗稿》四四《读何斯举黄州秋居杂咏次其韵》诗:“昔人亦有言,刻足以适屦。”


兼语 鞋小足大,把脚削小以适应鞋的尺寸。比喻不合理或无原则迁就而生搬硬套。语本《淮南子·说林训》:“夫所以养而害所养,譬犹削足而适履,杀头而便冠。”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他们不知道这些条令仅仅是一般战争的规律,并且全是抄了外国的,如果我们一模一样的抄来用,丝毫也不变更其形式和内容,就一定是~,要打败仗。”△贬义。多用于不按规律办事。→因噎废食 截趾适履 杀头便冠生搬硬套 ↔量体裁衣因地制宜 因时制宜。也作“刻足适履”、“削趾适屦”。


【词语削足适履】  成语:削足适履汉语词典:削足适履

猜你喜欢

  • 赐圜

    同“赐环”。清陈康祺《壬癸藏札记》卷一:“他书多称稚存赐圜由文正力,盖非事实也。”【词语赐圜】   汉语大词典:赐圜

  • 京观

    《左传.宣公十二年》:“君盍筑武军而收晋尸以为京观?”杜预注:“积尸封土其上,谓之京观。”后以“京观”谓战胜者为炫耀而收敌尸封土而成的高冢。《后汉书.皇甫嵩传》:“首获十余万人,筑京观于城南。”【词语

  • 稀年

    源见“古稀”。七十岁的代称。宋李昴英《水调歌头.寿参政徐意一》词:“地位到公辅,耆艾过稀年。”【词语稀年】   汉语大词典:稀年

  • 河清圣

    源见“黄河千年一清”。指政治清明的帝王。唐韩偓《感事三十四韵》:“虽遇河清圣,惭非岳降贤。”

  • 白凤

    源见“吐凤”。比喻出众的才华或才华出众之士。唐玄宗《鹡鸰颂》诗序:“才雄白凤,辩壮碧鸡。”宋梅尧臣《志来上人寄示酴醿花并压砖茶有感》诗:“对花却酒煮香泉,强咏才惭非白凤。”【词语白凤】   汉语大词典

  • 三杯软饱后,一枕黑甜余

    软饱:指饮酒后的情况。黑甜:指酣睡。 意谓三杯酒落肚,就呼呼大睡起来。语出宋.苏轼《发广州》:“三杯软饱后,一枕黑甜余。”自注:“浙人谓饮酒为软饱;俗谓睡为黑甜。”《镜花缘》九六回:“当中有红友题的

  • 析骨而炊

    同“析骸以爨”。《史记.宋微子世家》:“王问:‘城中何如?’曰:‘析骨而炊,易子而食。’”见“析骸以爨”。《史记·宋微子世家》:“王问:‘城中何如?’曰:‘~,易子而食。’”【词语析骨而炊】  成语:

  • 西山拄颐

    源见“拄笏看山”。形容为官清高脱俗。宋苏轼《次韵钱穆父会饮》:“东门未祖道,西山空拄颐。逝将江海去,安此麋鹿姿。”

  • 束置高阁

    同“束之高阁”。清江藩《〈汉学师承记〉序》:“至于濂、洛、关、闽之学,不究礼乐之源,独标性命之旨,义疏诸书,束置高阁,视如糟粕。”见“束之高阁”。清·江藩《〈汉学师承记〉序》:“至于濂、洛、关、闽之学

  • 杯中渡

    同“杯渡”。唐元稹《和乐天寻郭道士不遇》诗:“昔年我见杯中渡,今日人言鹤上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