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华阳隐居

华阳隐居

也作“贞白先生”、“陶贞白”。陶弘景(456-536年)字通明。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秦淮河以南)人。幼有异操。十岁,得葛洪《神仙传》,日夜研读,便有养生之志。一度为齐诸王侍读,后隐居句(gōu勾)曲山(即茅山,在江苏省西南部)学道术。自号华阳隐居。向东阳孙游岳学习符图经法。遍历名山,寻求仙药,每遇涧石,必坐卧其间吟咏徘徊留连忘返。齐永元初年,又筑三层楼,弘景处其上层,弟子居其中层,宾客至其下层,与世隔绝,只有一家僮得侍身旁。入梁,高祖萧衍遇之甚厚,书问不断,过从甚密。天监四年(505年)移居积金东涧。大同二年(536年)卒。享年八十五岁,诏赠中散大夫谥(shì试,封建时代人死后根据生前事迹评定褒贬给予的称号)曰“贞白先生”。后世诗文常用以咏隐士,或表示求仙访道的意向。

【出典】:

梁书》卷51《处士·陶弘景传》742-743页:“(景)年十岁,得葛洪《神仙传》,昼夜研寻,便有养生之志。……于是止于句容之句曲山。……乃中山立馆,自号华阳隐居。始从东阳孙游岳受符图经法。遍历名山,寻访仙药。每经涧谷,必坐卧其间,吟咏盘桓,不能已已。……永元初,更筑三层楼,弘景处其上,弟子居其中,宾客至其下,与物遂绝,唯一家僮得侍其旁。……大同二年,卒,时年八十五。颜色不变,屈申如恒。诏赠中散大夫,谥曰‘贞白先生……”

【例句】:

唐·高适《送虞城刘明府谒魏郡苗太守》:“今日逢明圣,吾为陶隐居。” 唐·戴叔伦《新年第二夜答处上人宿玉芝观见寄》:“可爱剡溪僧,独寻陶景舍。” 唐·储嗣宗《和茅山高拾遗忆山中杂题五首·巢鹤》:“若逢茅氏传消息,贞白先生不久归。” 唐·李群玉《送房处士闲游》:“采药陶贞白,寻山许远游。”


猜你喜欢

  • 王杨卢骆

    源见“耻居王后”。指初唐诗坛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前蜀贯休《赠杨公杜之舅》诗:“王 杨 卢 骆真何者,房 杜 萧 张更是谁。”并列 指初唐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此四人擅长诗文,对初唐文

  • 鼋鼍梁

    同“鼋桥”。清 丘逢甲《放歌次实甫将别岭南韵》:“上天谁御蛟龙车?渡海谁架鼋鼍梁?”

  • 不思蜀

    同“乐不思蜀”。何其芳《忆昔》诗之三:“留连光景不思蜀,惆怅天神犹醉秦。”

  • 金垒汤池

    同“金城汤池”。明朱鼎《玉镜台记.石勒称王》:“倚天长剑泣蛟螭,那怕金垒汤池。”

  • 明若观火

    《书.盘庚上》:“予若观火。”蔡沈集传:“我视汝情,明若观火。”后以“明若观火”形容观察事物十分清楚明白。唐陆贽《奉天前所答奏未施行状》:“善恶从类,端如贯珠;成败象行,明若观火。”见“洞若观火”。唐

  • 勇冠三军

    英武出众,为三军之首。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将军勇冠三军,才为世出,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以高翔。”主谓 冠,位居第一;三军,春秋时大国分中、上、下或中、左、右三军,这里泛指全军。谓英勇过人,全军

  • 管城侯

    同“管城子”。元朱德润《赠笺纸吕生》诗之二:“莫问杀青千古事,漆书应让管城侯。”【词语管城侯】   汉语大词典:管城侯

  • 酒困山涛

    唐.房玄龄、褚遂良《晋书.山涛传》:“涛饮酒至八斗方醉,帝欲试之,乃以酒八斗饮涛,而密益其酒,涛极其本量而至。”晋山涛字巨源,与嵇康、阮籍等为竹林之交,与宣穆后为中表亲。“酒困山涛”是指山涛善饮酒,因

  • 多行不义必自毙

    形容坏人干坏事,最终必然自取灭亡。公元前744年,郑武公死,其子郑庄公继位。庄公之母武姜锺爱少子共叔段,逼迫郑庄公封他于京,称京城大叔。由于共叔段干了一系列坏事,并且企图篡位。郑国大臣祭仲向庄公建议除

  • 介者不拜

    见〔介胄之士不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