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形容对方的阴谋、野心人人都很清楚。后来人们也单用“司马昭之心”表示人所共知的意向或野心。司马昭(211-265年),字子上,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人,司马懿之子,继承其兄司马师为大将军,专国政。高贵乡公曹髦于甘露五年(公元260年)任司马昭为相国,封晋公。曹髦眼看威权日去,不胜愤慨,便召集侍中王沈、尚书王经、散骑常侍王业对他们说:“司马昭的野心,人人都很清楚。我不能坐受其辱,今日当与你们一起讨伐他。”众人惧怕司马昭权势,不肯跟从。曹髦亲率数百名僮仆冲出宫门,为司马昭部下所杀。

【出典】:

三国志·魏书·高贵乡公纪》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卷4第144页:“帝见威权日去,不胜其忿。乃召侍中王沈、尚书王经、散骑常侍王业,谓曰:‘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吾不能坐受废辱,今日当与卿等自出讨之。’”

【例句】:

梁启超《新中国未来记》第四回:“俄国人的阴谋辣手,真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见。” 毛泽东《向国民党的十点要求》:“假统一之名,行独霸之实。弃团结之义,肇分裂之端,司马昭之心,固已路人皆知矣。”


主谓 险恶的用心,已经人所共知。语出《三国志·魏书·高贵乡公传》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帝见威权日去,不胜其忿。乃召侍中王沈、尚书王经、散骑常侍王业,谓曰: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也。吾不能坐受废辱,今日当与卿(等)自出讨之。”毛泽东《向国民党的十点要求》:“弃团结之义,肇分裂之端,司马昭之心,固已路人皆知矣。”△贬义。多用于描写险恶之心。→昭然若揭 ↔知人知面不知心神不知鬼不觉。也作“司马昭之心,路人皆见”,省作“司马昭之心”。


解释比喻人所共知的野心。

出处三国志·魏志·高贵乡公纪》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帝)曰:‘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吾不能坐受废辱,今日当与卿等自出讨之。’”

三国曹魏后期,司马懿总揽大权,他死后由儿子司马师继承其位,司马师死后,又由司马师的弟弟司马昭继任大将军。司马氏经过几代人的经营,把持了曹魏国政,皇帝基本成了摆设。当时的少帝叫曹髦,他见皇帝的威势和权利一天天衰落,内心非常气愤。就秘密召来侍中王沈、尚书王经以及散骑常侍王业,对他们说:“司马昭的心思,连路上的行人都知道。我不能坐等他废掉我而受辱,今天打算和你们杀出宫门一起去讨伐他。”王经认为司马氏久掌国权,人心已经归附于他,而且皇宫卫士量少力弱,不足与之抗衡,用武力反抗的事情应当重新加以详细考虑。曹髦掏出怀中的玉牌扔在地上,发誓说:“我已经决定。正打算豁出命去,死又有什么?何况如果成功还不一定死呢。”

王沈、王业赶紧跑出去报告了司马昭,司马昭刚做好准备,曹髦就率领着几百个奴仆大喊着从皇宫中冲了出来。司马昭的部队遭皇帝呵斥,纷纷后退,曹髦手舞长剑,与司马昭的手下贾充奋勇作战。贾充手下一个叫成济的将领问贾充该怎么办,贾充怒斥道:“养你们这些人正是为了今天,还用问什么?”成济于是上前加入战斗,狠狠一刀,刺中曹髦,刀刃都从后面露出了脊背。

曹髦死后,司马昭又立曹奂为帝,继续控制曹魏政权。五年后,司马昭的儿子司马炎废掉曹奂,自立为王,建立了西晋。


【词语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成语: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汉语词典: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猜你喜欢

  • 咸阳

    《战国策.秦策四》载:战国时,齐、韩、魏攻秦,昭王割三城以求和,且曰:“宁亡三城而悔,无危咸阳而悔也。”又宋陆游《跋李庄简公家书》:“〔李光〕每言秦氏(秦桧),必曰‘咸阳’。愤切慨慷,形于色辞。”南宋

  • 结草报恩

    形容受人之惠,感恩图报的心情。春秋时期,晋国大夫魏犨有一个宠妾没有生儿子。魏犨生病后对他的儿子魏颗说,我死后,要让这个女人改嫁。到了他病危时却又改口要求让她殉葬。魏犨死后,魏颗将她改嫁,并且说,父亲病

  • 漆园说剑

    《庄子.说剑》:“昔赵文王喜剑,剑士夹门而客三千余人,日夜相击于前,死伤者岁百余人。”庄子“进谏曰:‘天子之剑,以燕溪石城为锋,齐岱为锷,晋魏为脊……此剑一用,匡诸侯,天下服矣。此天子之剑也。’文王芒

  • 画屏妙选

    源见“锦屏射雀”。指择佳婿。明叶宪祖《鸾鎞记.探婚》:“我羡你玉京游方少年,我羡你画屏间多妙选。”

  • 有志竟成

    用以勉励人立志上进,终能成功之语。光武帝刘秀建武五年(29年)耿弇,(生平事迹见前“乌合之众”条)受命率兵攻打青州,聚歼敌将张布以下二十万人。胜利后,光武帝刘秀亲往临淄劳军。对耿弇说:“过去韩信破历下

  • 胡安鹤翅

    曹学俭《蜀中名胜纪》卷一三《邛州》:“汉胡安尝于山中乘白鹤仙去,弟子即其处建白鹤台……按《益都耆旧传》,胡安,临邛人。”邛州西山,因胡安乘白鹤仙去,故亦称白鹤山。后以“胡安跨鹤”、“胡安鹤翅”、“胡安

  • 山鸡舞镜

    南朝宋.刘敬叔《异苑》卷三:“山鸡爱其毛羽,映水则舞。魏武(曹操)时,南方献之,帝欲其鸣舞而无由。公子苍舒令置大镜其前,鸡鉴(照)形而舞不知止。遂乏死。韦仲将为之赋其事(“其事”,一本作“甚美”)。”

  • 筑台避债

    源见“逃债台”。谓设法逃避债务。清王夫之《广遣兴》诗之二:“周赧筑台深避债,鲁哀徙宅再忘妻。”

  • 环草之报

    源见“黄雀报”、“结草以报”。谓感恩报德,至死不忘。清褚人获《坚瓠首集.代少年书》:“使此人不出帷,当效环草之报。”

  • 操铅

    源见“怀铅提椠”。指写作。清黄景仁《喜郑诚斋先生归新安之信》诗之二:“几多青睐独垂怜,无那操铅癖未捐。”【词语操铅】   汉语大词典:操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