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名存实亡

名存实亡

名义上存在,实际上已经灭亡。唐代韩愈《处州孔子庙碑》:“郡邑皆有孔子庙,或不能修事。虽设博士弟子,或役于有司,名存实亡,失其所业。”


并列 名义上还存在着,实际上却已经消失不存在了。刘卫华、张欣武《哈佛女孩刘亦婷》:“扩大民权,缩小皇权,大事就是议会说了算了,皇权就是~了。这对慈禧太后的专治造成极大的威胁。”△多用于对事物的评价方面。→龟毛兔角 有名无实 虚有其表 ↔名副其实 名不虚立 名下无虚


【词语名存实亡】  成语:名存实亡汉语词典:名存实亡

猜你喜欢

  • 佩刀三公

    源见“吕虔刀”。谓官居卿相或可至卿相高位。宋陆游《甲午十一月十三夜梦右臂踊出一小剑长八九寸有光既觉犹微痛也》诗:“此梦怪奇君记取,佩刀犹得世三公。”

  • 左乙

    《汉武帝内传》载:上元夫人授汉武帝道经,其第四篇为“左乙混沌东蒙之文”。《云笈七籤》卷三有《左乙混洞东蒙录》。后以“左乙”为道经的通称。元陈旅《送毛真人南还》诗:“左乙象文令虎守,尚方凫舄背人飞。”【

  • 籍甚汉公卿

    《汉书.陆贾传》:“陈平乃以奴婢百人,车马五十乘,钱五百万,遗贾为食饮费。贾以此游汉廷公卿间,名声籍甚。”汉朝陆贾以财物结交公卿,名声籍甚。后遂用为咏赞结交公卿,享誉满朝之典。唐.皇甫冉《送荣别驾赴华

  • 英雄出少年

    常指人年轻有为。语出《品花宝鉴》五五回:“倒不料一班小孩子居然能这样,真是英雄出少年,我辈老头儿,倒要退避三舍了。”《官场现行记》五四回:“我们这一辈子的人是老朽无能了,‘英雄出少年,倒是彝翁同我们这

  • 添兵减灶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五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三万灶。庞涓行三日,大喜,曰:‘我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齐孙膑战庞涓,暗中增兵,而表面上制造减少行军饭灶的

  • 高山水深

    同“高山流水”。宋黄庭坚《次韵无咎阎子常》:“倚楹啸歌非寓淫,伯牙高山水深深。”

  • 频移革带

    源见“沈约瘦”。形容身体日益消瘦。清蒲松龄《为毕振叔和韩履生启》:“若小儿贫如南阮,聊晒犊裩;瘦似清郎,频移革带。”

  • 宋人投马

    《吕氏春秋.用民》:“宋人有取道者,其马不进,倒而投之鸂水(倒,杀死倒毙),又复取道,其马不进,又倒而投之鸂水,如此者三。虽造父之所以威马不过此矣(造父,古代善御马的人)。不得造父之道,而徒得其威,无

  • 垂帘听政

    封建社会中太后或皇后临朝听政时,要用帘子在皇帝御座后隔开。以后泛指女后临朝管理国家大事。出自唐武则天的事迹。武则天(624-705年),名武曌,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14岁

  • 何曾食万

    同“何曾食万钱”。唐李瀚《蒙求》:“齐景驷千,何曾食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