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声名狼藉

声名狼藉

又作“声名扫地”。声名:名声。狼藉:杂乱不堪。指名誉很坏。尹壮图(?-1808年),字楚珍,昆明人。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进士。授礼部主事(以文牍为主)。累升至内阁学士。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尹壮图向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乾隆帝)又上奏说:地方上各总督、巡抚名誉很坏,地方官的作风和法纪都废弃松懈,我经过的地方,体验观察官员贤能或者不好,做买卖的人大多皱着额头出声叹气,各省的风尚习气,大致都是如此。

【出典】:

清史稿》卷322《尹壮图传》10800页:“壮图复奏:‘各督、抚声名狼藉,吏治废弛。臣经过地方,体察官吏贤否,商民半皆蹙(cù醋,皱)额兴叹。各省风气,大抵皆然。’”

【例句】:

黄小配《廿载繁华梦》33回:“因汪太史平日声名狼藉,最不见重于官场,目前新督帅参劾劣绅十七名,实以汪某居首。” 梁启超《上粤督李傅相书》:“见幕府所征集者,类皆声名狼藉,千夫所指之人。”


主谓 声名,名声,名誉。狼藉,狼群垫草而卧,起来时把草踏乱,消灭痕迹。指散乱不成样。引申为破败不可收拾。形容声名极坏的人。语本《史记·蒙恬列传》唐·司马贞索隐:“言其恶声狼藉,布于诸国。”任光椿《戊戌喋血记》:“只有李鸿章送来的五千两银子,因他在中日战争中丧权辱国,~,国人公愤,所以给他退回去了,未曾接受。”△贬义。用于人物或组织名誉丧尽方面。→身败名裂 遗臭万年 ↔流芳千古声名藉甚。也作“声名狼籍”。


解释声名:名声。狼藉:乱七八糟,不可收拾的样子。形容行为不检点,名声极差。

出处史记·蒙恬列传》:“此四君者,皆为大失,而天下非之,以其君为不明,以是籍于诸侯。”

秦始皇在出巡途中死亡后,在赵高和李斯的谋划下,废除原定的继承人扶苏,而由胡亥继位。秦二世一上台,赵高就假借胡亥之手,命令公子扶苏,大将蒙恬、蒙毅兄弟自尽。蒙氏兄弟不相信,请求申诉。胡亥派人对蒙毅说:“先主始皇帝想确立太子,你却加以非难,以至于罪过牵连到你的宗族。朕不忍心,仅赐你一人自杀,也是很幸运的事了。你应当考虑一下。”蒙毅说:“我跟随先主多年,非常了解先主的心思。先主选立太子,我哪里进谏过什么话?希望你们认真调查,让我死于实情。过去秦穆公杀死三位良臣给他殉葬,百里奚无罪却强加给他罪名,所以秦穆公的谥号是‘缪’。昭襄王杀了白起,楚平王杀了伍奢,吴王夫差杀了伍子胥。这四位君主,都犯了大过失,天下都非议他们,认为他们不够贤明,因此在各国名声极差。希望你们以此为鉴,认真审查。”蒙氏兄弟都据理力争,使者虽然知道其中的隐情,但在胡亥的命令下,最终还是将其杀死。

近义臭名昭著

反义德高望重

例句

他因为剽窃别人的学术成果而弄得声名狼藉。


【词语声名狼藉】  成语:声名狼藉汉语词典:声名狼藉

猜你喜欢

  • 召南棠

    同“召公棠”。《甘棠》三章,在《诗.召南》中,故称“召南棠”。唐柳宗元《弘农公复为大僚天监昭明人心感悦宗元窜伏湘浦拜贺末由谨献五十韵以毕微志》:“敬逾齐国社,恩比召南棠。”

  • 雨华

    同“雨天花”。明高启《次韵灵隐复见心长老见寄兼简泐禅师》:“书到喜闻双径老,雨华新散满瑶京。”【词语雨华】   汉语大词典:雨华

  • 谢傅东山

    源见“东山再起”。指谢安退隐东山。明屠隆《綵毫记.夫妻玩赏》:“谢傅 东山雅自期,白云明月是心知。”

  • 如有用我者,其为东周乎

    为东周:建立一个东方的周王朝。 如果有人用我,我就要在东方复兴周王朝。 表示具有远大的政治抱负。语出《论语.阳货》:“公山弗扰以费畔,召,子欲往。子路不说,曰:‘末之也已,何必公山氏之之也?’子曰

  • 东平树

    《汉书.东平思王宇传》载:汉东平思王刘宇在封国思归京师,死后葬于无盐(今山东东平县)。传说坟上松柏都向西倾(京城长安在东平的西面)。刘宇怀念京师,死后坟上松柏都向西倾,可见思情之挚。后因以“东平树”为

  • 远到

    源见“远到之器”。称人才德高远,必有远大前程。《新唐书.萧嵩传》:“时崔琳、王丘、齐澣皆有名,以嵩少术学,不以辈行许也。独姚崇称其远到。”【词语远到】   汉语大词典:远到

  • 挥金陌上郎

    源见“秋胡戏妻”。指负心淫佚的男子。宋贺铸《生查子》词:“挥金陌上郎,化石山头妇。何物系君心,三岁扶床女。”

  • 克己奉公

    即约束、限制自己的私欲而将精力奉献于自己所投身的事业。祭遵(?-33年)字弟孙,颖川颖阳(今河南禹县)人。刘秀初起兵,祭遵为执法官,因执法严明,元所畏避,进刺奸将军。建武初,以功拜征虏将军,颖阳侯。后

  • 白衣来

    同“白衣送酒”。唐李峤《菊》诗:“黄花今日晚,无复白衣来。”

  • 周郎曲

    源见“周郎顾”。指精妙的乐曲。宋杨无咎《于中好》词:“新声爱度周郎曲。捧霞杯,再三相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