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太平无象

太平无象

象:表征、标准。太平盛世没有一定标准。后以此典形容太平景象,或指统治者自欺欺人,粉饰太平。亦称“无象太平”。语出唐大臣牛僧儒之口。牛僧儒(779-848年)字思黯,其籍贯一说为安定鹑觚(chúngū纯孤)(今甘肃灵台);一说为陇西狄道(今甘肃临洮县南)。进士及第,宪宗时始任伊阙尉,后迁监察御史,礼部员外郎、考功员外郎等职。穆宗、敬宗、文宗朝,曾数度为宰相。在持续数十年的“牛李党争”中,僧儒为牛党之首领,其执政期间,竭力排挤李德裕党人。武宗即位后,李党当政,他被贬为循州长史。宪宗继位,牛党再度执政,僧儒复为原官,还朝病卒。他喜好文学,有文采,著有传奇集《幽怪录》。文宗时宦官王守澄得势,招纳一些小人,背后议论朝政。有一天,文宗在延英殿召见宰相,问:“如何才能使天下太平,你们是否有志于此。”牛僧儒回答说:“我等无能,待罪辅佐陛下,未能将国家治理得更好。然而我以为太平盛世并无一定的标准,如今四夷不侵边境,国无外患;百姓没有流离散失,亦无内忧;上施仁政,下无怨艾;私家无豪强,公议无阻塞。虽未至极盛时期,也算得是小康了。如陛下另外有更高的要求,那我等就力不能及了。”

【出典】:

旧唐书》卷172《牛僧儒传》4472页:“时中尉王守澄用事,多纳纤人,窃议时政,禁中事密,莫知其说。一日,延英对宰相,文宗曰:‘天下何由太平,卿等有意于此乎?’僧儒奏曰:‘臣等待罪辅弼,无能康济,然臣思太平亦无象。今四夷不至交侵,百姓不至流散;上无淫虐,下无怨(dú读);私室无强家,公议无壅滞。虽未及至理,亦谓小康。陛下若别求太平,非臣等所及。’”

【例句】:

宋·苏轼《山村五绝》之一:“无象太平还有象,孤烟起处是人家。” 宋·陆游《书村落间事》:“太平无象今有象,穷虏何地生烟尘。” 明·冯惟敏《傍妆台·世恩堂喜雨共酌》:“太平有象,丰年可期,逢场作戏便追随。”


主谓 本谓太平盛世并无一定标志。后用以讽刺统治者粉饰太平。《资治通鉴·唐文宗太和六年》:“会上御延英,谓宰相曰:‘天下何时当太平,卿等亦有意于此乎?’僧孺对曰:‘ ~。今四夷不至交侵,百姓不至流散,虽非至理,亦谓小康。陛下若别求太平,非臣等所及。’”△贬义。多用于社会生活方面。


【典源】《旧唐书·牛僧孺传》:“时中尉王守澄用事,多纳纤人,窃议时政,禁中事密,莫知其说。一日,延英对宰相,文宗曰:‘天下何由太平,卿等有意于此乎?’僧孺奏曰:‘臣等待罪辅弼,无能康济,然臣思太平亦无象。今四夷不至交侵,百姓不至流散; 上无淫虐,下无怨讟(du); 私室无强家,公议无壅滞。虽未及至理,亦谓小康。陛下若别求太平,非臣等所及。’”

【今译】 唐文宗时,一些小人窃议朝政,于是文宗在延英殿召见宰相,问如何才能使天下太平。牛僧孺回答说:“我等无能,待罪辅佐陛下,未能将国家治理得更好。然而我以为太平盛世并无一定的标准,如今四夷不侵中原,国无外患; 百姓安居乐业,亦无内忧; 上施仁政,下无怨艾; 私家无豪强,公议无阻滞。虽未极盛,也可谓小康了。如您另有所求,则我等力不能及。”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太平景象。

【典形】 太平气象、太平无象、太平有象、无象太平。

【示例】

〔太平气象〕 宋·陆游《杂兴》 之二:“太平气象君知否,尽在丰年笑语中。”

〔太平无象〕 宋·陆游《书村落间事》:“太平无象今有象,穷虏何地生烟尘。”

〔太平有象〕 明·冯惟敏《傍妆台·世恩堂喜雨共酌》:“太平有象,丰年可期,逢场作戏便追随。”

〔无象太平〕 宋·苏轼《山村五绝》之一:“无象太平还有象,孤烟起处是人家。”


【词语太平无象】  成语:太平无象汉语词典:太平无象

猜你喜欢

  • 狐虎之威

    源见“狐假虎威”。喻权势者及其爪牙的淫威。鲁迅《且介亭杂文.忆韦素园君》:“那时候,因为段祺瑞总理和他的帮闲们的迫压,我已经逃到厦门,但北京的狐虎之威还正是无穷无尽。”偏正 比喻有权势者及其爪牙的淫威

  • 夸父弃策

    源见“夸父逐日”。指夸父逐日未果,弃杖化为邓林。用以咏日。唐李邕《日赋》:“夸父弃策,奔走何益?夫子重阴,道业所钦。”

  • 叶凫

    同“叶县凫”。元马祖常《送毛真人还山》诗:“叶凫今日还沧海,汉鹄当年下建章。”

  • 虬户篠骖

    旧题宋尤袤《全唐诗话.徐彦伯》:“徐彦伯为文,多变易求新,以凤阁为鵷阁,龙门为虬户,金谷为铣溪,玉山为璚岳,竹马为篠骖,月兔为魄兔。进士效之,谓之‘涩体’。”谓作文喜用僻辞古语,故作高深。清平步青《霞

  • 万世之后

    皇帝死后;一种讳言死的说法。《史记.淮南衡山列传》:“陛下遇我厚,吾能忍之;万世之后,吾宁能北面臣事竖子乎?”北面:古代皇帝面朝南坐,做臣子的朝北立。【词语万世之后】  成语:万世之后

  • 剑影埋丰

    同“剑埋丰城”。唐骆宾王《萤火赋》:“异璧光之照庑,同剑影之埋丰。”

  • 蛊惑人心

    蛊(gǔ古):传说把许多毒虫放在器皿里,使互相吞食,最后剩下不死的叫蛊。 蛊惑:毒害;迷惑。常指用不正当方法来鼓动和迷惑、毒害人们的思想情绪。 博尔辉(?-1651年),又作博尔惠,姓他塔喇,满洲正白

  • 叔子风流

    《晋书.羊祜传》:“羊祜字叔子,泰山南城人也。……(祜)在军常轻裘缓带,身不被甲,铃阁之下,侍卫者不过十数人,而颇以畋渔废政。……祜出军行吴境,刈谷为粮,皆计所侵,送绢赏之。每会众江、沔游猎,常止晋地

  • 鱼龙漫衍

    鱼龙漫衍是汉代百戏之一。所谓“漫衍”,就是张衡在《西京赋》中说的长百寻(约合八十丈)的巨兽;所谓“鱼龙”就是舍利兽(即“猞猁”),先在庭院里舞蹈,然后跃入殿前池中戏水,变成比目鱼,跳跃击水,喷出水雾遮

  • 鹤怨周颙

    源见“北山移文”。讥弃隐出仕之人。唐罗隐《寄右省王谏议》诗:“鱼惭张翰辞东府,鹤怨周颙负北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