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见“三釜养”。谓以能供养父母为乐。唐元稹《追封李逊母崔氏》:“曾参仕三釜而其心甚乐,乐及于亲也。”
《文选》卷十晋.潘安仁(岳)《西征赋》:“夭赤子于新安,坎路侧而瘗之。亭有千秋之号,子无七旬之期。虽勉励于延吴,实潜恸乎余慈。”晋代文人潘安仁(岳)在《西征赋》中曾描写了其子不足七旬而夭亡、葬于路侧的
源见“祖鞭先著”。谓报国志坚心切。连横《闻歌》诗:“满腔热血半消磨,壮志犹存夜枕戈。”
参见:张堪折辕
源见“狂奴故态”。称狂放不羁的人。南朝梁武帝《答萧琛》诗:“勿谈兴运初,且道狂奴异。”【词语狂奴】 汉语大词典:狂奴
同“橘中叟”。清袁枚《杂诗八首》之八:“此时橘中仙,当日民之爹。”
同“沧浪客”。唐王昌龄《悲哉行》:“若非沧浪子,安得从所愿。”唐皎然《访陆处士羽》诗:“莫是沧浪子,悠悠一钓船。”【词语沧浪子】 汉语大词典:沧浪子
《晋书.阮籍传》:“籍尝于苏门山遇孙登,与商略终古及栖神导气之术。登皆不应,籍因长啸而退。至半岭,闻有声若鸾凤之音,响乎岩谷,乃登之啸也。”后以“苏门长啸”为啸傲山林,表示高士情趣的典故。唐白居易《秋
同“黄公酒垆”。唐温庭筠《寄卢生》诗:“他年犹拟金貂换,寄语黄公旧酒垆。”【词语黄公旧酒垆】 汉语大词典:黄公旧酒垆
《诗.邶风.谷风》:“采葑采菲,无以下体。”毛传:“下体,根茎也。”郑玄笺:“此二菜(指葑与菲)者,蔓青与葍之类也,皆上下可食,然而其根有美时,有恶(味苦)时,采之者,不可以根恶时并弃其菜。”后以“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