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屈轶指佞

屈轶指佞

晋.张华《博物志》四:“尧时有屈轶草生于庭,佞人入朝,则屈而指之,一名指佞草。”

屈轶草是神话中的草,传说尧太平盛世之时,生长在宫庭前,倘佞人入朝,便弯曲而指向他,故又叫指佞草。后因以“屈轶指佞”用为识别忠奸真伪的典故。

明.黎民表《瑶石山人诗稿.丁戍山人谒先君墓有述答》诗:“指佞尚余阶下草,将归空有壁间琴。”


【典源】《竹书纪年》:“黄帝轩辕氏有屈轶之草,生于庭,佞人人朝,则草指之。是以佞人不敢进。”《论衡·是应篇》:“太平之时,屈轶生于庭之末,若草之状,主使佞人。佞人入朝,屈轶庭末以指之; 圣王则知佞人所在。”晋·张华《博物志》卷四:“尧时有屈轶草生于庭,佞人入朝,则屈而指之,一名指佞草。”

【今译】 屈轶是神话中的一种草,传说太平之世生于宫廷,佞人入朝,屈轶便指向他,为人察辨奸佞,所以又名指佞草。

【释义】后以此典形容识别奸邪; 亦借指善识奸邪的人。

【典形】屈轶、有佞还应指、指佞。

【示例】

〔屈轶〕 北周·庾信《徵调曲》:“屈轶无佞人可指,獬豸无繁刑可触。”

〔有佞还应指〕 宋·李维《枢密王左丞宅新菊》:“有佞还应指,无忧可要忘。”

〔指佞] 明·黎民表《丁戍山人谒先君墓》:“指佞尚余阶下草,将归空有壁间琴。”


猜你喜欢

  • 七里滩

    《后汉书.逸民传.严光传》:“(严光)乃耕于富春山,后人名其钓处为严陵濑焉。”唐.李贤注引顾野王《舆地志》:“七里濑在东阳江下,与严陵濑相接,有严山。”七里滩又名七里濑、严陵濑、子陵滩,地在今浙江省桐

  • 宁子佯愚

    《论语.公冶长》:“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宁武子,名俞,春秋时卫大夫。“武”是其谥号。邦,即国家。道,指国政。宁武子在国政昏乱的时候就显得愚笨,实际上

  • 头颅可知

    陶弘景《与从兄书》:“仕宦朝四十左右作尚书郎,即投簪高迈,今三十六方作奉朝请,头颅可知。”陶弘景认为,作官到四十左右为尚书郎,即可弃官归隐,现在到三十六才作一个奉朝请的闲散小官,那究竟还有什么意思呢?

  • 狐听

    源见“听冰”。谓处事慎重。唐舒元舆《履春冰》诗:“鸟照微生水,狐听或过人。”唐李商隐《赋得月照冰池》:“鹊惊俱欲绕,狐听始无疑。”

  • 深源咄咄

    源见“殷浩书空”。指殷浩遭贬而愤愤不平。深源,殷浩字。清洪亮吉《沁园春.喜赵味辛乞假归里即送之青州司马新任》词:“算阿奴碌碌,无惭令弟;深源咄咄,尚有佳儿。”

  • 展骥

    源见“士元骥足”。喻施展才能。唐陈子昂《为资州郑使君让官表》:“题舆佐岳,无展骥之庸;剖竹专城,阙悬鱼之化。”明张居正《答廉宪王凤洲书》之八:“郧台僻处,非展骥之地,而岩廊又无虚席,故暂移留棘,以需次

  • 洴澼药

    源见“不龟手药”。指可治手上冻裂的药。洴澼,漂洗。冬天在水里漂洗丝绵,手易冻裂,须以药治之。比喻可以发挥巨大作用的微才薄技。清黄遵宪《己亥续怀人诗》之二一:“龟手正需洴澼药,语君珍重百金方。”

  • 山阳闻笛

    同“山阳笛”。宋张炎《壶中天.怀旧友》词:“留得一方无用月,隐隐山阳闻笛。”【词语山阳闻笛】  成语:山阳闻笛汉语大词典:山阳闻笛

  • 猜意鹓雏

    源见“鸱得腐鼠”。喻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惧其侵夺已得之贱物。唐李商隐《安定城楼》诗:“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鵷雏竟未休。”

  • 半部致太平

    同“半部匡君”。清蒲松龄《拟上命刊四书注疏群臣进表》:“开卷有益神智,矧兹诠注之详;半部可致太平,务究经术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