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平津馆

平津馆

平津:地名,在今河北盐山县南,是西汉丞相公孙弘的封地。汉武帝元朔年间,公孙弘取代薛泽任丞相。在这以前,汉朝一直从封侯者中选拔丞相,只有公孙弘丞相没有爵位。于是汉武帝发布诏书说:“我很赞赏古代圣君治国之道,广开门路,招纳各地人材。古代是根据人材的贤德和才能去授予不同的官位的,功劳大的人俸禄就多,道德高的人爵位就高,所以武功显著的人受重用,品行高尚的人受嘉奖。现把平津乡650户封丞相公孙弘,为平津侯。从此,开非列侯而为丞相者必封侯爵的惯例。后以“平津”为典,指代丞相;用“平津馆”或“平津邸”指代丞相府。

【出典】:

汉书》卷58《公孙弘传》2620、2621页:“元朔中,代薛泽为丞相。先是,汉常以列侯为丞相,唯弘无爵,上于是下诏曰:‘联嘉先圣之道,开广门路,宣招四方之士,盖古者任贤而序位,量能以授官,劳大者厥禄厚,德盛者获爵尊,故武功以显重,而文德以行褒。其以高成之平津乡户六百五十封丞相弘为平津侯。’其后以为故事,至丞相封,自弘始也。”

【例句】:

北周·庾信《周大将军怀德公吴明彻墓志》:“归平津之馆,时闻枥马之嘶;舍广城之传,裁见诸侯之官。” 南齐·陆韩卿《奉答内兄希叔》:“出入平津邸,一见孟尝君。” 唐·骆宾王《春日离长安客中言怀》:“御沟通太液,戚里对平津。” 唐·王维《别綦毋潜》:“诏刊延阁客,高议平津邸。” 唐·卢象《赠张均员外》:“出自平津邸,还为吏部郎。” 唐·储光羲《洛阳道五首献吕四郎中》之2:“出入平津邸,自言娇且艳。” 唐·韩翃《题苏许公林亭》:“平津东阁在,别是竹林期。” 唐·郎士元《题刘相公三湘图》:“今朝平津邸,兼得潇湘游。” 唐·刘禹锡《奉送浙西李仆射相公赴镇》:“自怜不识平津阁,遥望旌旗汝水头。” 唐·杜牧《寄崔均》:“缄书报子玉,为我谢平津。”


【词语平津馆】   汉语词典:平津馆

猜你喜欢

  • 虽百世可知也

    世:指朝代。 虽经历以后一百代也是可以预知的。 意谓鉴往以知来,从历史的演变,可以测知长远未来的事态。语出《论语.为政》:“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

  • 众口销金

    同“众口铄金”。汉 焦赣《易林.萃之巽》:“众口销金,愆言不验。”见“众口铄金”。【词语众口销金】  成语:众口销金汉语大词典:众口销金

  • 污丞相茵

    源见“醉吐相茵”。因醉吐使丞相车垫子留下污秽。比喻冒犯大官。清宋琬《金太傅高中赏牡丹》诗:“欲扫朱门依幸舍,醉归恐污丞相茵。”

  • 高阁

    同“高阁置”。《宋书.王微传》:“恐君逢此时,或亦不免高阁。”明沈德符《野获编.吏部二》:“至于会议出,而年例遂因之不举矣。恐祖制终难高阁也。”【词语高阁】   汉语大词典:高阁

  • 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

    使:使唤,指使。 好像身子指使臂膀,臂膀指使手指一样。 形容指挥裕如。语出《管子.轻重乙》:“请与之立壤,列天子之旁。天子中立,地方千里,兼霸之壤,三百有余里。佌诸侯度百里负海,子男者度七十里。若

  • 著先鞭

    源见“祖鞭先著”。比喻先人一步,处于领先地位。梁启超《论民族竞争之大势》:“〔英人〕与罗马帝政不相容……故其民族帝国主义亦著先鞭,得善处属地之法,遂能控驭全球。”郁达夫《犬山堤小步见樱花未开口占两绝》

  • 秦帝女

    同“秦王女”。唐李白《凤台曲》:“尝闻秦帝女,传得凤凰声。”【词语秦帝女】   汉语大词典:秦帝女

  • 顾曲周公瑾

    同“顾曲周郎”。周瑜,字公瑾。清沈受宏《赠吴事衍》诗:“共传顾曲周公瑾,谁识哀时庾子山?”

  • 计然策

    同“计然之策”。宋刘攽《送江叔寺丞弃官归江州》诗:“还将计然策,江上依扁舟。”【词语计然策】   汉语大词典:计然策

  • 杞妇

    源见“杞妇崩城”。指哀恸亡夫的贞妇。唐杨炯《原州百泉县令李君神道碑》:“琴前镜里,孤鸾别鹤之哀;竹死城崩,杞妇 湘妃之怨。”【词语杞妇】   汉语大词典:杞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