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掬指

掬指

左传.宣公十二年》载:鲁宣公十二年春,楚庄王发兵包围进攻郑国,因郑、晋有盟,郑便向晋告急求援。可是晋军六月赶到黄河边时,郑国已经投降。晋三军统帅中军将荀林父想回师,中军佐先縠却坚决主张渡河击楚,于是他率中军之一部,渡过黄河。荀林父迫不得已,采纳韩厥的建议,为援救先縠,只得督师渡河,驻军在敖、鄗两山之间。由于楚军在邲突袭晋军,晋中下两军被击败。士会率领的上军因事先有准备,在敖、鄗之间七处设下伏兵,故不败。晋中下两军被击败后,仓惶渡河,中军大夫赵婴齐早有逃跑准备,预先使他的部下在黄河边准备了舟船,故他所率一部先行渡河而云。楚兵追来,中军大部和下军官兵争相渡河逃命,乱作一团。“桓子(即荀林父)不知所为,鼓于军中曰:‘先济者有赏!’中军、下军争舟,舟中之指可掬也。”

掬,两手合捧。指可掬,是形容军士扒住船舷争渡被砍掉的断指之多。后因以“掬指”、“骸爨”形容战争的残酷和惨败的局势。

唐.李白《南奔书怀》诗:“舟中指可掬,城上骸争爨。”


猜你喜欢

  • 掌判

    《周礼.地官.媒氏》:“媒氏,掌万民之判。”郑玄注:“判,半也。得耦为合,主合其半成夫妇也。”后因称媒人为“掌判”。宋 胡继宗《书言故事.媒妁》:“媒曰掌判。”宋罗烨《醉翁谈录.崔木因妓得家室》:“君

  • 黄龙未饮

    源见“痛饮黄龙”。谓破敌壮志未酬。柳亚子《浣溪沙.八月晦日夜梦中作》词:“朱鸟空归天尚醉,黄龙未饮死难甘。”

  • 巫阳归梦

    同“巫山云雨”。宋杨亿《无题》诗:“巫阳归梦隔千峰,辟恶香销翠被浓。”

  • 执烛游

    源见“秉烛夜游”。谓珍惜良辰美景,及时欢游行乐。隋辛德源《短歌行》:“忽念奔驹促,弥欣执烛游。”【词语执烛游】   汉语大词典:执烛游

  • 譬诸草木,区以别矣

    诸:“之于”的合音。 好比花草树木,各种类别不同。 表示事物有区别。语出《论语.子张》:“君子之道,孰先传焉,孰后传焉,譬诸草木,区以别矣。”《汉书.王贡两龚鲍传.赞》:“《易》称君子之道,或出或

  • 粉面何郎

    源见“傅粉何郎”。指洁白俊美的年轻男子。也比喻洁白的花朵。清徐述夔《八洞天.补南陔》:“素衣如雪,正相宜粉面何郎;缟带迎风,更不让飘香荀令。”

  • 妒妻

    晋代桓温妻南康长公主的故事。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贤媛》刘孝标注引《妒记》:“温平蜀,以李势女为妾。郡主凶妒,不即知之;后知,乃拔刀往李所,因欲斫之。见李在窗梳头,姿貌端丽,徐徐结发,敛手向主,神色

  • 蒙汜

    《文选.张衡〈西京赋〉》:“日月于是乎出入,象扶桑与蒙汜。”薛综注引《楚辞》:“出自阳谷,入于蒙汜。”本指日落之处,后用以喻垂暮之年。南朝 梁江淹《杂体诗.效郭璞游仙》:“永得安期术,岂愁蒙汜迫。”【

  • 茅屋采椽

    谓住所简陋。《汉书.艺文志》:“墨家者流……茅屋采椽,是以贵俭。”颜师古注:“采,柞木也。字作棌,本从木。以茅覆屋,以采为椽,言其质素也。”见“茅茨不翦,采椽不斫”。《汉书·艺文志》:“墨家者流,盖出

  • 一面施罗

    源见“网开三面”。谓德泽普施,惠及禽兽。唐玄宗《校猎义成喜逢大雪率题九韵以示群官》:“弧矢威天下,旌旗游近县。一面施鸟罗,三驱教人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