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数米而炊

数米而炊

原喻过分计较琐细事情,多劳而少功;后则用以形容吝啬或生活困窘。老子弟子庚桑楚,学了一些老子的学说后,便隐居畏垒山。聪明的人和讲仁义的人都离他远去,只有那些糊涂虫和笨蛋留居原地。三年之后,该地竟连获丰收。当地人以为庚桑楚是圣人,欲奉之为君。庚桑楚极不高兴,并对儒家所称颂的尧舜尊贤授能思想进行了抨击。他说,尧舜,有什么可称道的呢?他们讲利义,实际上不过象把已经垒起的墙头扒掉再种野草,象把头发剪掉再去梳理,象是数着米粒下锅,烦琐透顶,哪里谈得到对社会有所裨益呢?

【出典】:

庄子·庚桑楚》:“庚桑子曰:‘……且夫二子(指尧、舜)者,又何足以称扬哉!是其于辩也,将妄凿垣墙而殖蓬蒿也,简发而栉,数米而炊,窃窃乎又何足以济世哉!’”

【例句】: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吕大郎还金完骨肉》:“积财聚谷,日不暇给,真个是数米而炊,称柴而爨。”


连动 炊,做饭。一粒一粒地数清了米再做饭。原用来比喻过分计较琐细的事情,成不了大事。后用来形容人吝啬。语出《庄子·庚桑楚》:“简发而栉,数米而炊。”明·陈汝元《金莲记·焚券》:“老乏立锥之地,空自养儿;饿难~,愧无积谷。”△多用于形容吝啬之人,有时也形容生活困窘。→锱铢必较 称柴而爨 ↔宽宏大量 腰缠万贯


【词语数米而炊】  成语:数米而炊汉语词典:数米而炊

猜你喜欢

  • 重诺

    源见“一诺千金”。谓严守诺言,极有信用。宋李廷忠《谢王枢使荐举启》:“虽十夫不得以挠椎,信百金难比于重诺。”【词语重诺】   汉语大词典:重诺

  • 三畏

    36 ① 儒家认为君子所应惧怕的三件事。《论语.季氏》:“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词语三畏】   汉语大词典:三畏

  • 坚瓠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齐有居士田仲者,宋人屈谷见之,曰:‘谷闻先生之义,不恃仰人而食。今谷有树瓠之道,坚如石,厚而无窍,献之。’仲曰:‘夫瓠所贵者,谓其可以盛也。今厚而无窍,则不可剖以盛物,而任重

  • 染翰

    用笔蘸墨书写。翰:毛笔。《文选.潘岳.秋兴赋》:“于是染翰操纸,慨然而赋。”唐代李善注:“翰,笔毫也。”《染书.萧介传》:“初,高祖招延后进二十余人,置酒赋诗,臧盾以诗不成,罚酒一斗,盾饮尽,颜色不变

  • 三亩宅

    《淮南子.原道训》:“任一人之能,不足以治三亩之宅也。”后因以“三亩宅”指栖身之地。唐王维《送丘为落第归江东》诗:“五湖三亩宅,万里一归人。”【词语三亩宅】   汉语大词典:三亩宅

  • 焚谏草

    《晋书.羊祜传》载:晋羊祜为尚书右仆射,都督荆州诸军事,威重朝廷。在朝奏事,多嘉谋良策,但为保密,将奏疏草稿随即烧掉,以致后世莫闻。后因以“焚谏草”表示谨慎守密。唐杜甫《晚出左掖》诗:“避人焚谏草,骑

  • 康侯马

    《周易.晋卦》:“康侯用锡马蕃庶,昼日三接。”《周易.晋卦》坤下离上,说康侯(周武王弟封为卫康叔)曾得到武王赏赐的良马。后遂用为咏良马之典。唐.韩翃《送康洗马归滑州》诗:“青丝玉勒康侯马,孟水金堤滑伯

  • 歌三箭

    源见“三箭定天山”。谓歌颂武功。宋张元幹《次友人书怀》诗之二:“将军未报歌三箭,乐府徒传舞两蛙。”

  • 文翁劝学

    源见“文翁化俗”。赞美地方官能注重文化教育,启发民智。唐薛能《送崔学士赴东川》诗:“文翁劝学人应恋,魏绛和戎戍自休。”

  • 湖海陈侯

    源见“元龙高卧”。原指三国 魏陈登。泛指志向远大豪放不羁的人。宋苏轼《陈伯比和回字》诗:“下里冯生宁屑去,湖海陈侯犹肯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