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春蚓秋蛇

春蚓秋蛇

春天的蚯蚓,秋天的蛇,形容书法拙劣,象蚯蚓和蛇那样柔软无力。王羲之(事迹见“坦腹东床”条)的书法艺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其字洒脱奔放,而又矫健有力。时人称之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晋书》的作者高度赞扬王羲之的同时,也评述了其他书法名家,其中评价梁朝萧子云说:“近世人萧子云,其名传于大江南北,也只是得到成书而已,写字没有大丈夫的气魄,每一行都象春天的蚯蚓在爬,每个字都象秋天蜷曲起来的蛇”。

【出典】:

晋书》卷80《王羲之传论》2107页:“子云近出,擅名江表,然仅得成书,无丈夫之气,行行若萦春蚓,字字如绾秋蛇。”

【例句】:

宋·苏轼《和孔密州五绝·和流杯石上草书小诗》:“蜂腰鹤膝嘲希逸,春蚓秋蛇病子云。”


并列 像春天蚯蚓和秋天蛇的行迹似的弯曲。①比喻书法拙劣,歪歪斜斜。语本《晋书·王羲之传论》:“(萧子云)仅得成书,无丈夫之气,行行若萦春蚓,字字如绾秋蛇。”宋·苏轼《和流杯石上草书小诗》:“蜂腰鹤膝嘲希逸,~病子云。”②比喻草书笔法神奇多变。清·顾复《平生壮观·怀素》:“《论书帖》规模右军,平正也;《千文自叙》若《笋帖》,有~之意,变化不可端倪,险绝也。”△用于书法。也作“春蛇秋蚓”。


【典源】《晋书·王羲之传》:“ (萧)子云近出,擅名江表,然仅得成书,无丈夫之气,行行若萦春蚓,字字如绾秋蛇; 卧王濛于纸中,坐徐偃于笔下; 虽秃千兔之翰,聚无一毫之筋,穷万榖之皮,敛无半分之骨; 以兹播美,非其滥名邪!”

【今译】《晋书·王羲之传》评论南朝梁萧子云的书法,认为他虽然扬名江南,但书法柔弱无力,缺乏豪迈之气。字体如同春天的蚯蚓,冬天的蛇一样。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书法柔弱,缺乏骨力,多指字体拙劣; 也泛指所写之字。

【典形】 春蚓笔、春蚓秋蛇、秋蛇、秋蛇春蚓、蛇蚓不成书、投蚓、走蚓惊蛇、春蚓书、蛇蚓集。

【示例】

〔春蚓笔〕 宋·苏轼《书晁补之所藏与可画竹》之二:“那将春蚓笔,画作风中柳。”

〔春蚓秋蛇〕 宋·苏轼《和流杯石上草书小诗》:“蜂腰鹤膝嘲希逸,春蚓秋蛇病子云。”

〔秋蛇〕 清·唐孙华《山林》:“高吟惊夜鹤,落笔笑秋蛇。”

〔秋蛇春蚓〕 宋·苏轼《次韵米芾二王书跋尾》之一:“秋蛇春蚓久相杂,野鹜家鸡定谁美。”

〔蛇蚓不成书〕 明·袁宏道《方子公自真州入燕》:“蛇蚓不成书,获麟止于此。”

〔投蚓〕宋·陈与义《次韵家弟所赋》:“投蚓问公逢老手,联珠及我愧连枝。”

〔走蚓惊蛇〕 明·杨慎《一枝花》:“锦绣额赠新题,走蚓惊蛇; 丹青帧模巧样,回鸾舞鹤。”


【词语春蚓秋蛇】  成语:春蚓秋蛇汉语词典:春蚓秋蛇

猜你喜欢

  • 九江渡虎

    ①渡虎

  • 终而复始

    见“周而复始”条。见“周而复始”。《孙子·兵势第五》:“~,日月是也。死而更生,四时是也。”【词语终而复始】  成语:终而复始汉语大词典:终而复始

  • 翩其反矣

    《诗.小雅.角弓》:“骍骍角弓,翩其反矣。”朱熹集传:“翩,反貌。弓之为物,张之则内向而来,弛之则外反而去。”本为表示弓的一张一弛的反作用,后用“翩其反矣”借喻文辞意义完全相反。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

  • 久旱逢甘雨

    宋.洪迈《容斋四笔.得意失意诗》:“旧传有诗四句,诵世人得意者云:‘久旱逢甘雨,他乡见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挂名时。’”天旱已久,遇到一场好雨;身居异乡,遇见旧友;相爱已久,迎来洞房花烛;奋斗数年,盼

  • 杜德机

    《庄子.应帝王》:“郑有神巫曰季咸,知人之生死存亡,祸福寿夭,期以岁月旬日,若神。……列子与之见壶子(郑人,名林,列子之师)。出而谓列子曰:‘嘻!子之先生死矣!弗活矣!不以旬数矣!吾见怪焉,见湿灰焉。

  • 悬牛头,卖马脯

    见“挂羊头,卖狗肉”。《后汉书·百官志三》:“尚书……令史。”刘昭注:“~,盗跖行,孔子语。”【词语悬牛头,卖马脯】  成语:悬牛头,卖马脯

  • 拔山盖世

    源见“拔山扛鼎”。谓勇猛无敌于天下。清戴名世《范增论》:“当此之时,项籍以叱咤喑哑之资,拔山盖世之气,所当者破,所击者服。”并列 比喻力猛气壮。语本《史记·项羽本纪》:“项王乃悲歌忼慨,自为诗曰:力拔

  • 田父可坐杀

    周时谚语。田父指老农。《列子.杨朱》:“周谚曰:‘田父可坐杀。’晨出夜入,自以性之恒,啜菽茹藿,自以味之极,肌肉粗厚,筋节?急,一朝处于柔毛绨幕,荐以粱肉兰桔,心㾓体烦,内热生病矣。”谚语中反映出统治

  • 日驭

    同“日御”。隋卢思道《从驾经大慈照寺》诗:“日驭非难假,云师本易凭。”亦指帝王车驾。宋苏轼《赐安神宗御容押班冯宗道等银合茶药敕书》:“属祠宫之告具,骖日驭以遄征,往复之间,忠劳亦至,特加存问。”【词语

  • 面墙

    源见“不学面墙”。比喻不学无术,毫无见识。汉蔡邕《荐太尉董卓可相国》:“〔邕〕新来入朝,不更郎署,摄省文书,其犹面墙。”同“面壁”。唐唐彦谦《寄蒋二十四》诗:“禅门淡泊无心地,世事生疏欲面墙。”【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