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某种言行的背后别有用心,其目的是加害对方。公元前541年,楚国令尹公子围出使郑国,同时迎娶郑国贵族丰氏女。郑国君臣恐楚国此来不怀好意,便在城外招待了他们。聘问仪式结束后,公子围等又要求率众入城迎娶
人死了就不能再活。 表示要爱惜人的生命。 也表示统治者要慎于用刑。语出《孙子.火攻》:“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故明主慎之,良将警之,此安国全军之道也。”《汉书.刑法志》:“痛夫死者不可复
《后汉书》卷八十四《列女传.董祀妻传》:“操因问曰:‘闻夫人家先多坟籍,犹能忆识之不?’文姬曰:‘昔亡父赐书四千许卷,流离涂炭;罔有存者。’”后汉学者蔡邕博览群书,藏书甚多。后遂用为称颂博学儒者的典故
同“魏舒画筹”。宋苏轼《新渡寺席上次赵景贶陈履常韵送欧阳叔弼》:“平生魏公筹,忽斫郢人墁。”
同“薏苡明珠”。南朝 梁任昉《为范尚书让吏部封侯第一表》:“分虎出守,以囊被见嗤;持斧作牧,以薏苡兴谤。”【典源】 《太平御览》 卷四五二引晋·司马彪《续汉书》曰:“昔马援以薏苡兴谤,王阳以衣囊邀名,
躁:烦躁。 焦躁竞进的人其言辞必然多而杂。语出《易.系辞下》:“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孔颖达疏:“以其吉善辞直,故辞寡也;以其烦躁,故其辞多也。”宋.陆九渊《与王顺伯》:“躁人之辞多者,谓其躁妄
同“终军弃?”。清尤侗《贺沈贞蕤探花及第》诗:“便当弃?出关去,床下仰看元龙楼。”
同“莱衣彩戏”。金元好问《乔夫人彩绣仙人图》诗:“彩服仙童画不如,直疑莱子戏庭除。”
《汉书》卷七十一《隽不疑传》:“不疑冠进贤冠……褒衣博带,盛服至门上谒。”汉代儒生的服饰是宽袍大带。后遂用为咏儒生之典。唐.韦承贻《策试夜潜纪长句于都堂西南隅》诗:“褒衣博带满尘埃,独自都堂纳卷回。”
源见“嵇康七不堪”。称人疏懒和才能不称,不愿为官。明袁宏道《题赠太史退如憨斋》诗:“已甘中散七,未害虎头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