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筑坛拜将

筑坛拜将

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於是王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王许之。”

秦末,韩信投刘邦不遇,遂离汉营。被萧何追回。刘邦听从萧何的劝说,择吉日,设坛场举行了任韩信为大将的仪式。对此事明冯梦龙《喻世明言》卷三十一写道:“你先事项羽,位不过郎中,言不听,计不从;一遇汉祖,筑坛拜将,捧毂推轮,后封王爵以酬其功,如何又起谋叛之心,自取罪戮?今日反告其主!”后因用以表示对人的推崇或敬重。

元.王实甫《西厢记》二本三折:“计将安在?小生当筑坛拜将。”


连动 设高坛,封大将。指真诚地任用贤能之人。语本《汉书·高帝纪上》:“汉王斋戒设坛场,拜信为大将军,问以计策。”元·王实甫《西厢记》2本3折:“计将安在? 小生当~。”△褒义。多用于选贤任能方面。


【词语筑坛拜将】  成语:筑坛拜将汉语词典:筑坛拜将

猜你喜欢

  • 鳞羽

    源见“鱼传尺素”、“雁足书”。借指书信。宋柳永《倾杯》词:“频耳畔低语,知多少他日深盟,平生丹素,从此尽把凭鳞羽。”【词语鳞羽】   汉语大词典:鳞羽

  • 邓禹笑人

    《南史.王融传》:“融懆(音cǎo,忧愁的样子)于名利,自恃才地,三十内望为公辅(指三公和辅相)。……及为中书郎(即中书侍郎,是中书省长官中书监、令的副职),尝抚案叹曰;‘为尔寂寂,邓禹笑人。’”南朝

  • 马援铜柱

    《后汉书.马援传》:“峤南悉平。”唐李贤注引《广州记》:“援到交阯,立铜柱,为汉之极界也。”事又见《南史.夷貊上》。东汉马援曾平定交阯,封伏波将军。他在交阯立二铜柱,作为汉朝南部国界的标志。后因用为咏

  • 莫信直中直,须防人不仁

    人:一作“仁”。 不要相信他立身正直,须要提防他为人不仁。 古代熟语。表示对人不可轻易相信,放松警惕。语出宋.陈元靓《事林广记.卷九.结交警语》:“莫信直中直,须防人不仁。”《西游记》八一回:“老

  • 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见“日薄西山”。晋·李密《陈情表》:“但以刘~,人命浅危,朝不虑夕。”

  • 楚弓复得

    源见“楚弓楚得”。谓失物复得。清俞樾《春在堂随笔》卷六:“此图久已失去,乱后,里人于灰烬中得之,复归其家……楚弓复得,颇非偶然。”主谓 比喻失物复得。清·俞樾《春在堂随笔》卷6:“此图久已失去,乱后,

  • 呼骑曹为马曹

    源见“骑曹不记马”。形容不理事务,言不及义。宋苏轼《送李公恕赴阙》诗:“尽坏屏障通内外,仍呼骑曹为马曹。”

  • 诗有神助

    南朝梁.钟嵘《诗品》(卷中):“《谢氏家录》云:康乐(即谢灵运)每对惠连,辄得佳语。后在永嘉西堂,思诗竟日不就,寤寐间忽遇惠连,即成‘池塘生春草’。故尝云:‘此语有神助,非我语也。’”传说南朝宋诗人谢

  • 遮玉关

    《汉书.李广利传》:“太初元年(公元前一〇四年),以广利为二师将军,发属国六千骑及郡国恶少年数万人以往,期至贰师城取善马,故号贰师将军。……往来二岁,至敦煌,士不过十一、二,使使上书,言道远多乏食,且

  • 鹤书征

    《文选》卷四十三南朝.齐.孔德璋(稚珪)《北山移文》:“及其鸣驺入谷,鹤书赴陇,形驰魄散,志变神动。”此四句,是孔稚珪嘲讽“假隐士”周顒,一旦接到委任诏书之时得意忘形的神态。古代征辟贤士的诏书以鹤书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