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结舌杜口

结舌杜口

结舌:舌头发僵。杜:阻塞。谓闭口不言,形容恐惧心理。杜业,南阳杜衍(今河南南阳西南)人,西汉大臣,任太常(掌管礼乐郊庙社稷,兼管选试博士的官,属九卿之一)。杜业给汉成帝上书说:“丞相翟方进作威作福,任用私党,排挤忠良,假公济私,横行无忌,气势薰天,荼毒百姓,使天下人看见他就畏惧得服服贴贴,连尚书、近臣都闭口不敢说话,骨肉亲属都两腿发抖,极端害怕。”后以“结舌”、“结口”或“结舌杜口”为典,形容因恐惧而不敢开口说话。

【出典】:

汉书》卷60《杜周传附杜业传》2679-2680页:“其春,丞相(翟)方进薨,(杜)业上书言:‘……(翟方进)终不举白,专作威福,阿党所厚,排挤英俊,托公报私,横厉无所畏忌,欲以熏轑(liǎo了,通“燎”,燃烧,比喻荼毒)天下,天下莫不望风而靡,自尚书近臣皆结舌杜口,骨肉亲属莫不股栗。’”

【例句】:

晋·陆机《谢平原内史表》:“钳口结舌,不敢上诉于天。”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蔡邕传》:“顷者,立朝之士,曾不以忠信见赏,恒被谤讪之诛,遂使群下结口,莫图正辞。” 南朝梁·沈约《宋书·彭城王义康传》:“福始祸先,古人所畏,故爱身之士,自为己计,莫不结舌杜口,孰肯冒忌干主哉!”


并列 形容心中恐惧而不敢说话。《汉书·杜周传》:“天下莫不望风而靡,自尚书近臣皆~,骨肉亲属莫不股栗。”△贬义。多用于表示人的恐惧情态。→瞠目结舌 ↔口似悬河。也作“结舌钳口”。


【词语结舌杜口】  成语:结舌杜口汉语词典:结舌杜口

猜你喜欢

  • 固陋寡闻

    见“孤陋寡闻”。

  • 空即是色

    佛家宣扬世界虚幻、万物皆空的用语,对“色即是空”而言。色:指属于物质领域的东西。《般若心经》:“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 整冠李下

    源见“瓜田李下”。比喻不慎的言行。元施惠《幽闺记.招商偕偶》:“从教整冠李下,此嫌疑实亦难逃。”

  • 废书而叹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序》:“太史公曰:余读《孟子》书,至梁惠王问‘何以利吾国’,未尝不废书而叹也。”废书而叹,指因有所感而放下书叹息。《晋书.潘岳传》:“既仕宦不达,乃作《闲居赋》曰:岳读《汲黯传》至

  • 晋铸刑鼎

    鲁昭公二十九年(前513),晋国大夫赵鞅和荀寅,把前执政范宣子所制的刑法刻铸在鼎上,公之于众。《左传.昭公二十九年》:“晋铸刑鼎,著范宣子所为刑书焉。”

  • 忧鱼

    源见“微禹叹”。谓担心水患。唐韩愈孟郊《秋雨联句》:“水怒已倒流,阴繁恐凝害。忧鱼思舟楫,感禹勤畎浍。”【词语忧鱼】   汉语大词典:忧鱼

  • 不内顾,不疾言,不亲指

    内顾:回头看。疾言:快速地说话。亲指:用自己的手指划。 古时形容孔子在车上不向内顾看,不快速讲话,不用手指划。 后形容人仪态端庄。语出《论语.乡党》:“车中,不内顾,不疾言,不亲指。”《汉书.成帝

  • 谅阴

    《尚书.周书.无逸》:“其在高宗……作其即位,乃或亮阴,三年不言。”《论语.宪问》:“子张曰:‘《书》云:高宗谅阴,三年不言。何谓也?’子曰:‘何必高宗,古之人皆然。’”谅阴(谅闇、亮阴、梁闇、凉阴)

  • 郑生为韩

    《史记.河渠书》:“而韩闻秦之好兴事,欲罢之,毋令东伐,乃使水工郑国间说秦,令凿泾水自中山西邸瓠口为渠,并北山东注洛三百余里,欲以溉田。中作而觉,秦欲杀郑国。郑国曰:‘始臣为间,然渠成亦秦之利也。’秦

  • 骑鹤化

    元.陶宗仪《辍耕录》卷二十二《夫妇入道》:“王氏守素,钱塘民家女。其夫丁,弃家为全真道士于吴山之紫阳庵。一日,召守素入山,……坐抱一膝而逝。方外者流谓之骑鹤化。”道士称安坐而死叫“骑鹤化”。后因用为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