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见“郑牛识字”。指郑玄家牛触有八字的墙。形容家风儒雅,主人学识渊博。清 丘逢甲《戏叠前韵柬同集诸君》诗之一:“却教人忆泥中婢,八字墙高似郑乡。”
《后汉书.廖扶传》:“扶感父以法丧身,惮为吏……遂绝志世外。专精经典,尤明天文、谶纬、风角、推步之术。州郡公府辟召皆不应……常居先人冢侧,未曾入城市。”“当时人因号为北郭先生。”东汉汝南平舆人廖扶,精
同“斧正”。政,通“正”。苏曼殊《与刘之书》:“拙诗蒙斧政,不胜雀跃。”【词语斧政】 汉语大词典:斧政
元末明初著名书画家、诗人王冕少年时代读书的事迹。王冕(1287-1359年),字元章,诸暨(今属浙江)人。年幼时家境贫寒。父亲让他去放牛,他却溜进学堂,听学生们朗读课文,直到傍晚才回家,竟忘了牵回自己
好:爱好。 君子不把别人爱好的东西夺取过来,据为己有。语出明.瞿汝稷《水月斋指月录》:“秀才问赵州曰:‘佛不违众生所愿,是否?’曰:‘是。’曰:‘某甲欲觅和尚手中拄杖得否?’曰:‘君子不夺人所好。’
《荀子.致仕》:“夫耀蝉者,务在明其火,振其树而已。火不明,虽振其树,无益也。今人主有能明其德者,则天下归之,若蝉之归明火也。”后因以“耀蝉”为明主真诚求贤、天下贤士来归的典故。汉贾谊《新书.匈奴》:
《后汉书.吴良传》:“吴良字大仪,齐国临淄人也。初为郡吏,岁旦与掾吏入贺,门下掾王望举觞上寿,谄称太守功德。良于下坐勃然进曰:‘望佞邪之人,歁谄无状,愿勿受其觞。’太守敛容而止。”东汉吴良对临淄掾吏王
难( ㄋㄢˋ nàn ):危难。 面临危难,不苟且偷生。语出《礼记.曲礼上》:“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很毋求胜,分毋求多。”唐.吴兢《贞观政要.诚信》:“君子掩人之恶,扬人之善,临难无苟免,杀身
参见:黄宪
同“矛盾”。楯,同“盾”。元辛文房《唐才子传.曹唐》:“各以所长,相轻所短,矛楯之极,则是非锋起。”【词语矛楯】 汉语大词典:矛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