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见“漆室忧葵”。谓女子担忧国事。《后汉书.卢植传》:“植闻嫠有不恤纬之事,漆室有倚楹之戚,忧深思远,君子之情。”
源见“麈尾清谈”。形容谈兴甚浓。明高启《独游山中忆周记室砥》诗:“饭馀洗足上堂坐,手挥谈麈风[⿰風參][⿰風參]。”
莼:莼菜,可食。羹:汤。鲈:鲈鱼。脍:切得很细的肉。莼菜羹和鲈鱼片,都是南方风味的菜。比喻思念故乡。张翰,字季鹰,吴郡吴(今江苏苏州市)人。有清才,善属文,但为人放纵不拘,不告诉家人自行到洛阳为大司马
《新唐书.李元纮传》:“元纮早修谨,仕为雍州司户参军。时太平公主势震天下,百司顺望风指,尝与民竞碾硙,元纮还之民。长史窦怀贞大惊,趣改之,元纮大署判后曰:‘南山可移,判不可摇也。’”后以“南山铁案”称
源见“拔山扛鼎”。形容力大无比。唐王起《垓下楚歌赋》:“弱冠举兵,霸世之名则振;穷途败绩,拔山之力空多。”偏正 形容力气很大。唐·李白《拟恨赋》:“拔山力尽,盖世心远。”△用于描写力大。↔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春秋时齐国的宰相管仲,战国时燕国的名将乐毅,都是辅弼之才。后遂用为济世之才的典故。唐.李白《赠何
源见“抱瑟不吹竽”。比喻有才能而求赏识。清毛奇龄《答赠万州学正何君见赠原韵》:“帝阙上书原有意,王门操瑟岂难工。”
同“鹅池平蔡”。明孙承宗《阳关引》词:“把眼前飞絮,学作鹅池雪。待四方勘定,直北迎节归。”
同“三至之谗”。宋陈师道《谢傅监》诗:“三言移曾母,投杼公何如?”
《晋书.王羲之传》:“时骠骑将军王述少有名誉,与羲之齐名,而羲之甚轻之,由是情好不协……述后检察会稽郡,辩其刑政,主者疲于简对。羲之深耻之,遂称病去郡,于父母墓前自誓曰:‘……自今之后,敢渝此心,贪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