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骑虎难下

骑虎难下

比喻行事中遇到困难,迫于大势而又不能停止,只能硬着头皮干下去。温峤(事迹见前“精神满腹”条)和庾亮等人平灭王敦之乱后,出为江州刺史。庾亮掌管朝中大权,不顾群臣劝阻,削除历阳内史苏峻兵权。公元328年,东晋大司农苏峻和豫州刺史祖约起兵反晋,攻入建康(今江苏省南京市),专擅朝政,大杀朝臣。荆州刺史陶侃之子陶瞻也被杀,陶侃大怒,联合时为江州刺史的温峤和中书令庾亮等人率兵同赴京师。但交战中屡屡失利,温峤军粮又尽。陶侃情绪很消极,有退兵之意。温峤对他说:“苏峻、祖约本是小人,为天下人所弃。今日之举,决在一战。如今天子受制于敌手,社稷危殆,我和你共受国恩,现在正是效命之时。当今的形势,决没有后退的道理,既然骑上了猛虎,中途又怎能下得来呢!”后来终于平定了苏、祖二人。

【出典】:

晋书》、卷67《温峤传》1793页:“是时义军屡战失利,峤军食尽,陶侃怒曰:‘……仆便欲西归,更思良算。……’峤曰:‘不然。……今之事势,义无旋踵,骑猛兽(唐人避讳,改“虎”为“兽”),安可中下哉!’”

【例句】:

隋书·文献独孤皇后传》:“及周宣帝崩,高祖居禁中,总百揆,后使人谓高祖曰:‘大事已然,骑兽之势,必不得下,勉之!’高祖受禅,立为皇后。” 清·赵翼《廿二史札记·二一·薜史书法回护处》:“明宗武夫,岂能知此,方外怵于元行钦之奏其反,内惑于石敬塘、安重诲等之劝其反,势当骑虎难下之时,不得不为挺鹿走险之计。”


连动 骑在虎背上,不易下来。比喻遇到困难,但又欲罢不能。语本《晋书·温峤传》:“今之事势,义无旋踵,骑猛兽,安可中哉。”茅盾《子夜》10:“益中收买的八个厂,本月三日抛出的一百万公债,都成了~之势,我们只有硬着头皮干到那里是那里了!”△贬义。多用于描写处境窘迫方面。→进退两难 ↔左右逢源。也作“骑虎之势”。


【词语骑虎难下】  成语:骑虎难下汉语词典:骑虎难下

猜你喜欢

  • 冤各有头,债各有主

    参见:冤有头,债有主其他 报冤要找作恶者,讨债要找欠债人。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25:“是呀!你们~,各算各的,不就结了?”△用于比喻报仇讨债要找主要负责人。也作“冤有头,债有主”。【词语冤各有头,

  • 白首一节

    《后汉书.吴良传》:“窃见臣府西曹掾齐国吴良,资质敦固,公方廉恪,躬俭安贫,白首一节。”谓年已衰老而志节仍和过去一样,没有改变。主谓 年虽老而志节不衰。《后汉书·吴良传》:“(吴良)资质敦固,公方廉恪

  • 古井无波

    如井枯竭,不起波澜。比喻人心寂然不动。唐代孟郊《列女操》诗:“梧桐相待老,鸳鸯会双死。贞女贵殉夫,舍生亦如此。波澜誓不起,妾心井中水。”唐代白居易《赠元稹》诗:“岂无要津水,咫尺有波澜。之子异于是,久

  • 三生石

    唐.袁郊《甘泽谣.圆观》:“后十二年秋八月,(李源)直指杭州,赴其所约。时天竺寺,山雨初晴,月色满川,无处寻访。忽闻葛洪川畔有牧名歌《竹枝词》者,乘牛叩角,双髻短衣,俄至寺前,乃观也。李公就谒曰:‘观

  • 邓通

    源见“邓家铜山”。钱的代称。《金瓶梅词话》三十回:“富贵必因奸巧得,功名全仗邓通成。”【词语邓通】   汉语大词典:邓通

  • 季子邑

    《史记.吴太白世家》:“吴王寿梦第四子季札让国于兄,国人贤之。“季札封于延陵,故号曰:‘延陵季子’。”春秋时期,吴王寿梦第四子季札曾因让国于兄受封延陵邑,号称“延陵季子”。后以“季子邑”代指延陵之地。

  • 遏乐

    同“遏密”。宋曾巩《仁宗皇帝挽词》之三:“遏乐四夷均,感格英灵在。”【词语遏乐】   汉语大词典:遏乐

  • 凫胫鹤膝

    源见“断鹤续凫”。谓事物各有长短,天性使然,不可随意损益。清无名氏《帝城花样.琯霞传》:“冠卿年亦有凫胫鹤膝之诮。”并列 比喻事物各有长短,自然使成,不可任意损益。语本《庄子·骈拇》:“是故凫胫虽短,

  • 敬通妻

    《后汉书.冯衍传》:“冯衍字敬通,京兆杜陵人也。……衍娶北地任氏女为妻,悍忌,不得畜媵妾,儿女常自操井臼,老竟逐之,遂埳壈于时。”后汉冯衍很有才学,但家有悍妇,常使家道不宁。后以“敬通妻”喻悍妇。宋.

  • 毛薛救魏

    《史记.魏公子列传》:“公子闻赵有处士毛公藏于博徒,薛公藏于卖浆家。公子欲见两人,两人自慝不肯见公子。公子闻所在,乃閒步(閒,音jiàn,閒步,抽空儿步行)往从两人游,甚欢。……公子留赵十年不归。秦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