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七星岩

七星岩

①在今广东肇庆市北。《方舆纪要》卷101肇庆府高要县“石室山”条:七星岩“连属曲折,列峙如北斗,岩之中亦为石室,容数百人”。

②旧称栖霞洞、碧虚岩、仙迹洞。在今广西桂林市东三里七星山第三峰(天玑峰)半山上。全长约三里,有六洞天、两洞府(玉谿洞府和群仙洞府),雄伟深邃,瑰丽多彩,是桂林最大最奇的岩洞。自隋唐以来即为游览胜地。


(1)在广东省肇庆市星湖湖滨。由七座陡峭的石灰岩组成,布列似北斗七星,故名。其风景以湖岩石洞取胜,有“七岩、八洞、五湖、六岗”之胜。七座石岩从东至西依次名为阆风、玉屏、石室、天柱、蟾蜍、仙掌、阿坡,多天然洞穴。石室岩下的石室洞,阿坡岩下的双源洞,钟乳瑰丽,下贮湖水,在灯光映照下,可乘艇遨游。诸岩北倚山崖,余三面被湖水环抱,景色幽丽。为肇庆星湖风景名胜区主要组成部分。(2)又称栖霞洞、碧虚岩。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区东普陀山西侧山腰。原是一段地下河。岩洞雄伟深邃,玉雪晶莹。最宽处43米,最高处27米,洞里常年气温摄氏20℃左右,游程800余米。洞内奇石,如大象卷鼻、狮子戏球、仙人晒网、海水浴金山、南天门、银河鹊桥等,奇幻多姿,十分壮丽。从隋、唐起成为游览胜地,留有题刻诗文120多件。如隋开皇十年(590年)昙迁题的“栖霞洞”榜书,唐显庆四年(659年)佚名者题的“玄玄栖霞之洞”,宋范成大的“碧虚铭”、柯梦得的“迎送神曲”,明张文熙的“第一洞天”等,都很珍贵。建国后经全面修整,洞口新建碧虚、栖霞两亭,面貌一新。

肇庆七星岩风光


猜你喜欢

  • 九洲镇

    即今江西会昌县驻地湘江镇。《寰宇记》卷108虔州会昌县:“本雩都县地。皇朝太平兴国年中析雩都县六乡于九洲镇置会昌县。”

  • 甸头关

    在今云南保山市北十里。明置土巡司于此。

  • 集宁路

    元置,属中书省。治所在集宁县 (今内蒙古察哈尔右翼前旗东北巴音塔拉乡土城子)。辖境相当今内蒙古察哈尔右翼前旗及集宁市地。明废。故城遗址尚存。有皇庆元年 (1312) “集宁文宣王庙学碑”。元仁宗前置,

  • 石盘闸

    在今广东阳山县东南。《方舆纪要》卷101阳山县:石盘闸“在县东南。地名大桥,路通英德县界。防杉木角贼。其北有大青蓝闸。相近为天堂岭,通乳源县莽山险路”。

  • 马疲岭

    在今内蒙古喀喇沁旗东楼子店乡西南。北宋沈括《熙宁使虏图抄》:自临都馆西北行,“乃登马疲岭,岭不甚峻。度岭,行坂间二十里至崇信馆”。古山名。即今内蒙古自治区宁城县西北楼子店山。辽中京往上京取道于此。

  • 杜家行镇

    即今上海市闵行区东南二十六里杜行镇。清光绪《南汇县志》卷1:杜家行镇,“明永乐时,杜勉夫之子自然从杜浦迁此,后子姓繁盛,多建第宅廛舍,商贾辐辏,遂成市镇”。

  • 黄墟镇

    即今江苏丹徒市东北黄墟乡。民国 《江苏六十一县志》: 丹阳县东北有 “黄墟镇”。在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东南部、京杭运河东岸。面积27平方千米。人口2.2万。镇人民政府驻黄墟,人口 3000。 传说原名荒

  • 李润堡

    一作李润镇。在今陕西大荔县西北。十六国后秦时为镇戍。北魏太和十一年(487)置华州治此。又作李润镇。在今陕西省大荔县北。十六国姚秦时为镇戍。北魏太和十一年(487年)为华山郡治所。

  • 白延架营

    在今海南省文昌县西南。《方舆纪要》卷105文昌县:白延架营“在县西南。防斩脚、峒黎等贼。《志》云,县境村峒凡三十有五处”。

  • 落凤山

    即今山东滕州市东三十里落凤山。《方舆纪要》 卷32滕县 “孤山” 条下: 落凤山“峰峦起伏,形如波浪,旁有大公、尖顶、浮柱等山,皆连亘于县东”。《清一统志·兖州府一》 “蚕母山” 条: “少东为落凤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