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汲山
在今广东阳江市南海陵岛南大海中。《方舆纪要》卷101阳江县:三汲山“在县东南大海中。又东有小镬、中镬、大镬三山, 皆在大洋中,相去数十里”。清道光《阳江县志》卷1:三汲山“在海陵南十里。屹立海中,形类笔架”。
在今广东阳江市南海陵岛南大海中。《方舆纪要》卷101阳江县:三汲山“在县东南大海中。又东有小镬、中镬、大镬三山, 皆在大洋中,相去数十里”。清道光《阳江县志》卷1:三汲山“在海陵南十里。屹立海中,形类笔架”。
在今吉林农安县南小哈隆村。清光绪《吉林通志》卷16:长春府北“六十里小合隆镇”。
西晋太康元年(280)置,属郁林郡。治所当在今广西桂平、武宣、象州、贵港、来宾等市县境。南朝宋以后废。
又名洞涡水。俗名小河。在今山西太原市东南。《水经· 洞过水》: “洞过水出沾县北山,西过榆次县南,又西到晋阳县南,西入于汾,出晋水下口者也。” 郦道元注: “刘琨之为并州也,刘曜引兵邀击之,合战于洞过
即今四川平昌县东北镇龙乡。《清一统志·保宁府二》:龙关镇“在巴州东三百六十里。州判驻此”。在河北省赤城县西南部、古长城脚下。面积287平方千米。人口2.8万。镇人民政府驻龙关,人口 8560。唐设龙门
即今河北隆化县北六十里张三营镇。《清史稿·地理志》:承德府隆化县有“张三营子”。
又作女马东、努点马东。在今西藏南部,门隅地区达旺东南六十四里处。原隶属于西藏地方政府管辖,为门隅地区三十二错、定 (错、定是当地的一级行政区划)之一。1951年被印度政府非法占领。
南齐置,为定州郡治。治所在今广西玉林市西南。南朝梁废。古县名。南朝齐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西南。为定川郡治。南朝梁废。
元置,即今甘肃天水市东社棠镇。《析津志》“天下站名”:“一百上邽,六十杜树坪。”
战国齐邑,后入秦。在今山东东平县西南。《史记·货殖列传》: “朐、缯以北,俗则齐。”即此。古邑名。战国齐邑。在今山东省东平县西南。《水经注》引《鲁连子》曰:“朐、剧之人辩者也”,即此。
在今河北临漳县西南古邺南城宫内。《邺中记》载:“昭阳殿中有长廊,通东阁,阁内有含光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