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衢山
在今浙江常山县北二十二里。《元和志》卷26:衢州“以州有三衢山,因取为名”。《寰宇记》卷97常山县:三衢山,“《东阳记》云:山上有石,周回三百步”。
在浙江省常山县中部。传昔有洪水自顶涌出,分三道而下,由此得名。衢州(常山属衢州市)州名源于此。海拔368米。东、南、西三面为农田,远眺若拔地而起的孤山。西坡有山洞,宋赵抃曾在此读书,因称“赵公岩”。
在今浙江常山县北二十二里。《元和志》卷26:衢州“以州有三衢山,因取为名”。《寰宇记》卷97常山县:三衢山,“《东阳记》云:山上有石,周回三百步”。
在浙江省常山县中部。传昔有洪水自顶涌出,分三道而下,由此得名。衢州(常山属衢州市)州名源于此。海拔368米。东、南、西三面为农田,远眺若拔地而起的孤山。西坡有山洞,宋赵抃曾在此读书,因称“赵公岩”。
即碎叶城。在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马克西南阿克·贝希姆废墟。
在今香港九龙西北海滨。清光绪 《广东舆地全图》: 新安县南有官涌汛。
即今山西平定县东七亘。1937年12月晋冀鲁豫边区曾在此置平东县。
即禄水。今四川仁寿县东北贵平河。《旧唐书·地理志》 贵平县: “旧治和仁城,开元十四年,移治禄川也。” 《元和志》 卷33贵平县: 禄水 “在县南五十步”。清光绪 《补纂仁寿县志》 卷2: 禄川水“在
①即今安徽宿州市东南大店镇。明嘉靖《宿州志》卷1:闵孝乡“在州治东……大店集”。清光绪《凤阳府志》卷11宿州:大店“分南、北二集。有营汛,有驿。州东七十里”。②即今山东莒南县北三十八里大店镇。清属莒州
即今河南许昌县北二十五里苏桥镇。民国《许昌县志》卷1:县北有苏桥集。
在今浙江德清县东。《方舆纪要》卷91德清县:北流水“在县治南。自城南余不溪分流入城,出西水门北流至沙村,与武康县前溪水合,绕流至府城南,合余不水而为霅溪”。
1937年改富州县置,直属云南省。治所即今云南富宁县。《富宁县地名志》: “以古富州、安宁州各取一字组合,命名为富宁县。”在云南省东南部,北、东、南三面与广西壮族自治区接壤。属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面积
即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黑龙江下游西侧之毕赤河。《清一统志·吉林一》:毕津河“在宁古塔城东北二千六百七里。源出扬古岱山,东南流入混同江”。
在今河北承德市避暑山庄之北、普陀宗乘之庙以东。清乾隆四十五年 (1780) 仿日喀则扎什伦布寺形制建。“须弥福寿” 乃扎什伦布之汉译。据 《高宗御制须弥福寿之庙碑记》 载,乾隆帝七十寿辰,班禅六世远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