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东城镇

东城镇

宋置,属会稽县。即今浙江上虞市西十二里东关镇。


(1)在河北省阳原县中部偏北。面积155平方千米。人口1.8万。镇人民政府驻东城,人口 4860。明天顺四年(1460年)筑东、西二城,该城居东,故名。1953年设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1986年改镇。产谷子、玉米、糜黍。有皮毛、汽修厂和煤矿。大秦铁路、109国道经此。古迹有虎头梁旧石器遗址和玉皇阁。(2)在吉林省和龙市东北部。面积149平方千米。人口1.09万,多朝鲜族。镇人民政府驻普城,人口 1030。和龙北部有两古城,一东一西,地处东城,故名。1949年为东城区,1956年改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改乡,1992年置镇。产稻及人参、木耳、烤烟。有林场、鹿场及纤维板、砂轮、农机修配等厂。和龙铁路经此,公路接松老公路。有古城遗址。(3)在安徽省霍山县东北部。面积54平方千米。人口1.3万。镇人民政府驻三板桥,人口100。1949年设三板桥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设乡。1992年牛角冲、落阳河二乡并入,2000年改置东城镇。有制茶、食品等厂。六英、霍舒公路经此。(4)在湖南省望城县北部。面积56平方千米。人口1.9万。镇人民政府驻慎家桥,人口 1220。1949年属长沙县铜官乡。以东冲、西城二农业社合并得名。1958年为东城公社,1984年改乡,1995年置镇。产稻、大豆、油菜籽、茶叶、鲜鱼、西瓜、水果,为省水果生产基地。有农机、造纸、陶瓷等厂。镇区设有圩场。公路通县城。(5)在广东省阳东县中南部。县人民政府驻地。面积42平方千米。人口3.6万。镇人民政府驻东城,人口1.1万。1989年从江城区及北惯镇划地置镇。1988年阳东区、1991年阳东县治所。地处那龙河下游西岸台地平原区。农产稻、甘蔗、花生和水果。有机械、皮革、玻璃钢、橡胶、塑料管、漆器工艺、建材等厂。325国道经此。(6)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木垒哈萨克自治县西南部。面积545平方千米。人口1.2万。镇人民政府驻东城街,人口 2360。1956年设东城乡,1958年成立上游公社,1984年复改东城乡。2000年置镇。南部山区以牧业为主;中部丘陵是农耕区,主产小麦、豌豆、油菜籽、土豆,亦种植胡麻、大蒜等;北部是戈壁。境内最大的沟谷是东城沟,沟宽底平,东城河顺沟而下。有公路通县城、西吉尔。古迹有四道沟氏族公社晚期村落遗址。


猜你喜欢

  • 椑木镇

    北宋置,属内江县。即今四川内江市南椑木镇。明代亦称椑木关。《方舆纪要》 卷69内江县:椑木镇在 “县南三十里。亦曰椑木关。接重庆府荣昌县界,有巡司戍守”。在四川省内江市东兴区西南部。面积13平方千米,

  • 双城镇

    一名双河口。在今湖北红安县北倒水东岸。《方舆纪要》卷76黄安县:双城镇在“县北十三里。其相近者又有中和镇, 皆有巡司”。(1)镇名。(1)在黑龙江省双城市中部。市人民政府驻地。面积128.5平方千米。

  • 龙滩渡

    在今四川长寿县南,为长江津渡。清嘉庆《四川通志》卷31长寿县:龙滩渡“在旧县前龙舌滩,通南川要路,上接巴江,下达涪州”。

  • 里州

    元至元二十六年(1289)置,属建昌路。治所在今四川布拖县(特木里)。明洪武十五年(1382)属建昌府。后废。元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置,治今四川省布拖县西北特木里镇。明废。

  • 上集街

    即今河南淅川县城关镇。清咸丰《淅川厅志》卷1:上集街“在板桥保。城北五十里,有小集”。1960年淅川县由老城迁治于此。

  • 出密

    元代西藏地名。《元史·百官志三·宣政院》 载乌思藏纳里速古鲁孙等三路宣慰使司都元帅府,其属附见有出密万户。《汉藏史集》(藏文版)载乌思藏十三万户中,出密(曲弥)为藏地区(后藏)六个万户之一,其治所在今

  • 乐阳江

    即洛阳江。今福建泉州市东北洛阳江。

  • 殽塞

    即殽黾。战国属秦。在今河南陕县东南、渑池县西。《战国策·秦策二》: 苏秦说秦王,甘茂“自殽塞、溪谷,地形险易,尽知之”。战国属秦。在今河南省陕县东南。《战国策·秦策二》:“自殽塞、谿谷,地形险易尽知之

  • 东津桥

    在今江西玉山县东二里林岗乡驻地。《方舆纪要》卷85广信府玉山县:东津桥“在县东二里。明初陈友谅遣将寇广信,据草平镇,复屯玉山。胡大海时守婺州,遣兵败之于东津桥,遂复玉山县。《志》云,桥旧为浮梁,屡遭洪

  • 周家弄 (衖) 汛

    即今上海市奉贤县东北三十四里周家弄。清光绪 《奉贤县志》 县境图: 县 (旧治) 西北有周家弄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