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川县
1913年改会泽县置,后属云南滇中道。治所即今云南会泽县。1916年直属云南省。1922年复名会泽县。
旧县名。本清会泽县,治今云南省会泽县。为东川府治。1913年裁府留县,改名东川县。1929年复原名会泽县。
1913年改会泽县置,后属云南滇中道。治所即今云南会泽县。1916年直属云南省。1922年复名会泽县。
旧县名。本清会泽县,治今云南省会泽县。为东川府治。1913年裁府留县,改名东川县。1929年复原名会泽县。
一名吕洪山。在今辽宁锦州市南。《清一统志·锦州府一》:吕翁山“在锦县(今锦州市)南十里,一名吕洪山。高二里许,周四十七里。山上有洞。本朝崇德六年,大破明兵十三万于此山之下”。
又名华藏寺。在今福建宁德市西北四十五里支提山双髻峰下。海拔800余米。“支提”,梵语意为灭恶生善。北宋开宝四年(971)吴越王钱俶建,名华严寺。雍熙二年(985)赐名雍熙寺。明永乐五年(1407)赐名
又作粟末水。即今吉林、黑龙江两省之松花江。《魏书·勿吉国传》: “国有大水,阔三余里,名速末水。”即“粟末水”。
即今山西陵川县西北池下村。《清一统志·泽州府》:池下镇“在陵川县西北”。
即今湖北荆州市以下长江河段。《资治通鉴》: 唐天复三年 (903),“马殷遣大将许德勋将舟师万余人,雷彦威遣其将欧阳思将舟师三千余人会于荆江口。乘虚袭江陵”。胡三省注: “大江自蜀东流入荆州界,谓之荆
即今浙江宁海县南白溪。《方舆纪要》卷92宁海县:上白溪在“县西南四十里。源出天台华顶峰,东北流八十里合大溪, 由双港渡东流入海”。
在今浙江桐庐县北。宋《景定严州续志》卷9分水县:广陵溪“在县东六十里招延乡,源出新城县”。《方舆纪要》卷90分水县:广陵溪“源出新城县广陵乡……下流皆汇于天目溪”。
即今山西朔州市东北罗疃村。《清一统志·朔平府》: 罗家疃堡 “在朔州马邑乡东二十五里”。
在今湖南华容县北。《方舆纪要》卷77华容县“澧水”条下:“《志》云,县治北有华容河,晋杜预所开,以通零桂之漕,北接大江,南达洞庭。今堙。”
西汉置,属琅邪郡。治所在今山东诸城市西北。甘露四年 (前50) 封城阳荒王子弓为兹乡侯,即此。东汉省。西汉甘露四年(前50年),宣帝封城阳荒王子弘为兹乡孝侯,置兹乡侯国,治今山东省安丘市东南。东汉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