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今江西泰和县西北禾市镇。明置巡司于此。
即张城。在今河北邢台市东。西汉为张县治。《元和志》 卷15任县: 张城 “一名渚阳城,在县西南二十七里。汉张县也”。《晋书·石勒载记》: 晋将王浚遣督护王昌及鲜卑段就六眷等部众五万余以讨勒,“就六眷屯
即今四川大竹县北之东柳河。《明史·地理志》大竹县:“东有东流溪,下流合于渠江。”《方舆纪要》卷68大竹县:东流溪在“县东七十里。源出蓬州营山县东三十里狮子山,流经县界,下流注于渠江”。
即今山西陵川县西南大槲树。1943年晋冀鲁豫边区置陵高县治此。
即今广东开平市西北百立山。《清一统志·肇庆府》:北猎山“在开平县(旧治在今市西北苍城镇)南少西二里。一名北立山,又名百立山。东去新会县一百里,西南去恩平县一百二十里。产白云茶。脉自恩平北来,与罗汉山相
海中之十洲。汉东方朔《海内十洲记》载:“汉武帝既闻王母说,八方巨海之中,有祖洲、瀛洲、玄洲、炎洲、长洲、元洲、流洲、生洲、凤麟洲、聚窟洲。有此十洲,乃人迹稀绝处。”亦说指仙境。唐卢照邻《赠李荣道士》诗
清内蒙古六盟之一。后金天聪八年(1634)察哈尔林丹汗败死后,其所属鄂尔多斯济农额璘臣与诸台吉归附后金,仍驻牧河套故地。清顺治六年(1649)分编鄂尔多斯部为六旗,乾隆元年(1736)又增置一旗;七旗
在今贵州湄潭、瓮安二县境。《明史·陈璘传》: 万历二十八年 (1600),由偏桥进军,“诸军为浮桥渡 (乌) 江,知贼将张佑、谢朝俸、石胜奉等营七牌野猪山,璘即夜发抵苦练坪。前锋与战,后军至,夹击之”
①在今河北蔚县西南三十里。《方舆纪要》卷44蔚州: 滋水,“其上流即广灵县之壶流河也,东流经此地名南马庄,有流水泉。金时民竞争利,铸铁板一片十窍,分流灌田。与滋水合,又东北注于葫卢河”。②又名资水。即
战国魏邑,在今河南开封县东北。《战国策·秦策》:黄歇说秦昭王曰,“以临仁、平兵(丘)、小黄、济阳婴城,而魏兵服矣”。西汉置小黄县。古邑名。又作黄。战国魏邑,在今河南省开封县东北。《战国策·秦策》:黄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