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霄厅
清嘉庆五年(1800)析原漳浦县丞驻地云霄镇及平和、诏安二县部分地置,属漳州府。治所即今福建云霄县。民国吕式斌《今县释名》:“县有云霄山,以高耸云汉得名。”1913年厅废,改为云霄县。
清嘉庆五年(1800年)析原漳浦县丞地云霄镇及平和、诏安两县部分地置,治今福建省云霄县。以境内云霄山得名。属漳州府。辖今县地。1913年改为云霄县。
清嘉庆五年(1800)析原漳浦县丞驻地云霄镇及平和、诏安二县部分地置,属漳州府。治所即今福建云霄县。民国吕式斌《今县释名》:“县有云霄山,以高耸云汉得名。”1913年厅废,改为云霄县。
清嘉庆五年(1800年)析原漳浦县丞地云霄镇及平和、诏安两县部分地置,治今福建省云霄县。以境内云霄山得名。属漳州府。辖今县地。1913年改为云霄县。
清置,属鄱阳县。即今江西波阳县南角山北麓角山前。
故址在今江苏南京市明宫城西南,白下路与大光路交接处的青溪上。始建于杨吴,称白下桥。明初称为大中桥。《明一统志》卷6南京:大中桥“在长安街西。即古白下桥”。《方舆纪要》卷20江宁府江宁县:大中桥“唐时东
在今湖南凤凰县北七十里。清严如熤《苗疆险要考》 谓 “距龙滚营七里,本生苗大寨,四面峻岭,中有田畴,宽广里许,俗名五马奔槽,象其地形也”。
在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北境。《汉书·地理志》 张掖郡居延县: “居延泽在东北。” 魏、晋一名西海。唐以后通称居延海。
即西汉博乡侯国,王莽改为杨陆。故址在今安徽六安市西。《三国志·吴书·孙綝传》: “綝大发卒出屯镬里,复遣 (朱) 异帅将军丁奉、黎斐等五万人攻魏,留辎重于都陆。” 胡三省 《通鉴》 注以为“都陆即杨陆
即今吉林敦化市北官地镇。清光绪 《吉林通志》 卷15敦化县 《屯镇》: 东北 “九十五里官地屯”。
①地区名。北宋初将五代后蜀故地分设西川、峡两路, 约当今大渡河以东北和陕西汉中地区。咸平四年(1001)分为益州(后改成都府)、利州、梓州(后改潼川府)、夔州四路,合称“川峡四路”。简称“四川”, 一
①在今山东济南城西。《清一统志·济南府二》:长春观“在历城县西。邱处机修真处。殿后一洞,蜿蜒数十里。一名大庵”。②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大东门外,双峰山南麓。始建于元。因纪念长春真人丘处机而命名。多次重建
①唐至德二年(757)改西京京兆府为中京,凤翔府为西京,成都府建号南京,合原有东京河南府,北京太原府共为五京。②唐渤海国有五京:上京龙泉府(今黑龙江宁安市西南东京城);东京龙泉府(今吉林珲春市西南半拉
西汉置,属琅邪郡。当在今山东东部。东汉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