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五龙山

五龙山

①在今山西长治县东北。《寰宇记》卷45上党县:“五龙山在县(今长治市)东南二十里。《十六国春秋》云,上党五龙山,慕容永时有五龙见于此山上,因置五龙祠以祭五方神。”故名。

②在今浙江嵊县西北。《清一统志·绍兴府一》:五龙山“在嵊县西北四十里。岩壑奇胜……产茶”。

③在今福建泰宁县北。《方舆纪要》卷98泰宁县:“五龙山在县北十五里,连邵武县之道峰山。”

④在今山东莱阳市南二十里。《寰宇记》卷20莱阳县:五龙山“有水五道于山下合流,穿入于南海,俗以五龙为名”。

⑤在今湖北阳新县西北八十里。《隋书·地理志》:永兴县“有五龙山”。《舆地纪胜》卷33兴国军:五龙山“《晏公类要》云:山有五岭,状如龙”。

⑥在今湖北宜昌县西南。《寰宇记》卷147远安县:五龙山“《郡国志》云:山有五峰若龙状,因以名之”。《清一统志·宜昌府》:五龙山“在东湖县西南十五里大江之西。五峰连峙,蜿蜒如龙”。

⑦在今贵州黎平县。《方舆纪要》卷121黎平府:五龙山“在府城中。高不逾数仞,广十余里, 山势盘纡,连绵相属。有二涧夹之, 皆西北流。中央曰黄龙山,府治其上。南曰赤龙山,北曰元龙山,皆以方名。府城南北跨二山之巅,其旁二山仅培��耳”。

⑧在今云南晋宁县(昆阳镇)东北晋城镇南。《方舆纪要》卷114晋宁州:五龙山“在州(治今晋城镇)南五里。上有五龙泉,一名小石屏山”。

⑨在今陕西横山县东。《清史稿·地理志》榆林府怀远县:东有“五龙山”。即此。

⑩在今陕西延安市北十里。《汉书·郊祀志》:宣帝神爵元年(61),“立五龙山仙人祠”于肤施。即此。

(11)在今陕西府谷县东一里。《方舆纪要》卷57府谷县:五龙山“有五峰突起,如伏虎然。一名五虎山”。


(1)古山名。在今山东省莱阳市东南。《太平寰宇记》:五龙山,“有水五道于山下合流穿入南海,俗以五龙为名”,即此。 (2)即“雾灵山”。


猜你喜欢

  • 募迺寨

    即孟乃。今云南澜沧拉祜族自治县西北四十三里竹塘乡。清设土把总驻守。1950年澜沧县迁治于此。1954年县治迁勐朗坝。

  • 贾复 (復) 城

    ①即寡妇城。在今河北唐县北五十里。《水经·滱水注》: 夏屋城 “东侧,因河仍墉筑一城,世谓之寡妇城。贾复从光武追铜马五幡于北平所作也,世俗音转,故有是名”。②即今河南宝丰县。《水经·汝水注》: 桓水“

  • 俄准添馆

    亦作俄准岭、俄准添城。唐置,在今四川德昌县南永胜乡境。唐贞元十四年 (798),刘希昂出使南诏经此。《新唐书· 南诏传》: 贞元十五年(799),西川节度使韦皋与南诏异牟寻协议防御吐蕃,韦皋 “命亢荣

  • 牧护关水

    在今陕西商州市西北。《清一统志·商州》: 牧护关水 “在州西北一百二十里。《州志》: 源出秦岭,西流入西安府蓝田县界,即坝水之上源”。

  • 椹川村

    即今广东遂溪县西南五十里湛川村。元至元二十一年 (1284) 置巡司于此。即今广东省遂溪县西椹川。元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置巡检司于此。

  • 美稷城

    在今山西汾阳县西北。东汉中平中,美稷县徙治于此,寻废。《魏书·世祖纪》: 北魏延和三年 (434),“行幸美稷,遂至隰城”。即此。

  • 弥勒州

    元至元十二年 (1275) 置弥勒千户,二十七年 (1290) 改弥勒州,属广西路。治所即今云南弥勒县。明代属广西府。清乾隆三十五年 (1770) 降为弥勒县。元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改大理弥勒部

  • 大落城

    即大洛城。在今内蒙古清水河县西南。为汉定襄郡骆县故城。《魏书·太宗纪》:永兴五年(413),“遂南次定襄大落城”,即此。

  • 岳西县

    1936年由潜山、太湖、舒城、霍山四县析置,属安徽省。治所在朱屋庙 (衙前街),即今安徽岳西县。在安徽省西部、大别山主峰南麓。属安庆市。面积 2398 平方千米。人口40.1万。辖13镇、15乡。县人

  • 铜柱

    在今湖南永顺县东南。《旧五代史·晋书·高祖纪第五》: 天福六年 (941) 四月,“湖南奏,溪州刺史彭士愁、五溪酋长等乞降,已立铜柱于溪州,铸誓状于其上,以 《五溪铜柱图》 上之”。《资治通鉴》: 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