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井陉山

井陉山

又名陉山。在今河北井陉县北,与鹿泉市接界。《汉书·地理志》 石邑县:“井陉山在西。”《元和志》卷17井陉县:陉山“四面高,中央下,如井,故曰井陉”。《清一统志·正定府二》 引《旧志》:“山在今县北五十里,其险为河北、河东关要。县境诸山错列,大约与陉山相接连, 皆太行之支陇也。”


古山名。又称陉山。“四面高,中央下,如井,故名井陉”(《元和郡县志》)。即今河北省井陉县北井陉山。《史记·秦始皇本纪》:秦王政十八年(前229年),“大兴兵攻赵,王翦将上地,下井陉”;《集解》:“服虔曰:山名”;《资治通鉴》:南朝宋孝建三年(456年),“丁零数千家匿井陉山中为盗,魏选部尚书陆真与州郡合兵讨灭之”,皆此。


猜你喜欢

  • 那伽钵亶那

    即今印度马德拉斯邦东南部之纳加帕蒂南。唐义净《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卷下:无行禅师,“羯茶国,至冬末转泊西行,经三十日到那伽钵亶那,从此泛海二日到师子洲”。

  • 地坝副长官司

    明永乐初置,属酉阳宣抚司。治所在今四川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西南一百里。清雍正十二年(1734)属黔彭厅。乾隆元年(1736)废。

  • 纥那山

    即跋那山。在今内蒙古乌拉特前旗东南。唐杜佑《通典·州郡三》 榆林郡:“西北到黄河二十里,去纥那山一百二里。”

  • 高骊山

    亦曰句骊山。在今江苏句容县东北。《寰宇记》 卷89润州丹徒县: 高骊山 “在县西南七十里。《梁武帝舆驾东行记》 云: 自覆船山、酒罂山南次高骊山。传云昔高骊国女来此,东海神乘船致酒,礼聘之,女不肯,海

  • 忽鲁八兴站

    元置,在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东北黑龙江下游格林河口东北。明作虎把希站。

  • 太平集

    ①即今山东临沂市东北太平乡。民国《临沂县志》舆图:县东北有太平(村)。②即今山东巨野县西太平乡。当赵王河南岸。清光绪《山东通志》卷2 《舆图志》:巨野县西南有太平集。集镇名。在江苏省沭阳县东南部。沂涛

  • 淮南国

    西汉高祖五年 (前202) 以九江、衡山、庐江、豫章四郡置,治所在六县 (今安徽六安市北十里城北乡),十一年 (前196) 徙治寿春县 (今寿县)。文帝七年 (前173) 废。十六年 (前164) 以

  • 瓦述写达

    在今四川炉霍县西北。清雍正七年(1729)置瓦述写达土千户。

  • 月浦镇

    即今上海市宝山区西北月浦镇。《方舆纪要》卷24苏州府嘉定县:月浦镇“因水而名。顾泾巡司置于此”。《清一统志·太仓州一》:月浦桥“在宝山县东月浦镇,一名步月。元虞集尝泊舟玩月于此”。在上海市宝山区陆境北

  • 枚回 (迴) 山

    在今山西灵丘县西。《元和志》 卷14灵丘县: “兹水出县西枚回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