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道桥镇
又名公道桥。即今江苏邗江县西北公道镇。清嘉庆 《扬州府志》 卷16 《都里》 引万历 《江都县志》 有僧道桥镇。
又名公道桥。即今江苏邗江县西北公道镇。清嘉庆 《扬州府志》 卷16 《都里》 引万历 《江都县志》 有僧道桥镇。
①在今内蒙古兴和县西北。《魏书·太祖纪》: 天赐三年 (406),“八月甲辰,行幸犲山宫,遂至青牛山。丙辰,西登武要北原”。②在今四川丰都县东长江北岸。明曹学佺 《蜀中名胜记》 卷19: “ 《道经》
亦作邛部川。唐、宋四川西南少数民族部落之一。宋代为黎州属部。住牧在今四川越西县境。《宋史·蛮夷传四》:“邛部川蛮,亦曰大路蛮,亦曰勿邓。……(开宝)四年,黎州定远兵士构叛,聚居鹿角溪, 阿伏令弟游击将
在今甘肃岷县东七十五里。《明一统志》卷37岷州卫“茶埠峪寨”条下:“自是而东又有冷落山、永宁堡、弄松堡三寨。”
又作苴斗河。在今云南镇雄县南。《明一统志》 卷72芒部军民府: 苴斗河 “在府南二十四里。源出六丈山箐,经阿赫关,合纳冲河,入七星关河”。
①北周建德六年(577)六月,于甘松防置,治所在封德县(今甘肃迭部县东南)。因地多芳草,故名。辖境相当今甘肃迭部县东南部。隋大业二年(606)废。②唐武德元年(618)置,治所在常芬县(今甘肃迭部县西
1930年置,属新疆省。治所即今新疆库尔勒市。1944年升为库尔勒县。1930年由焉耆县所属库尔勒分县改置,治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尔勒市库尔勒。1944年升县。
即今广西崇左县东南罗白河。《明一统志》卷85江州:陇冬水“在罗白县前,流入左江”。
①西晋置,属武邑郡。治所在今河北武强县 (小范) 西南旧城村。北魏神端中废,太和十八年(494) 复置。北齐移治今武强县西南街关镇 (旧武强镇)。隋属信都郡。唐属冀州。五代周属深州。元属晋州。清属深州
亦作清居山,又名黛玉山。在今四川南充市南四十里青居镇西。《舆地纪胜》 卷156顺庆府: 清居山 “在南充县。内有四水亭、白云亭、光相亭、吸江阁、五友亭”。山势高耸,其上宽平。南宋淳祐中在山上筑城,凭高
在今新疆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北境。清徐松 《西域水道记》 卷4: “嘉庆初,有 (锡伯部) 人图默特创议于察布察尔山口引 (伊犁河) 水自崖上凿渠,亦东西长二百余里,功费繁巨,部人嗟怨。图默特卒排众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