兀者稳勉赤千户所
明永乐三年(1405)置,在今黑龙江省松花江流域。后废。
明永乐三年(1405)置,在今黑龙江省松花江流域。后废。
当今内蒙古西北阴山支脉。《汉书·匈奴传》:“句黎湖单于立,汉使光禄徐自为出五原塞数百里,远者千里,筑城障列亭至卢朐,而使游击将军韩说、长平侯卫伉屯其旁(注:师古曰:卢朐, 山名也)。”
东汉明帝刘庄陵,在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汉魏故城南故开阳门外。《后汉书·章帝纪》: 永平十八年 (75),“葬孝明皇帝于显节陵”。李贤注引 《帝王世纪》 曰: “显节陵方三百步,高八丈。其地故富寿亭也,西北
在今河南淮阳县东南。《寰宇记》 卷10宛丘县: “砚丘,在县东南四十里。高五丈。古老传云:楚王灭陈,于此燕会军土,遂名醼丘。后人语讹为砚丘。”
元改雅懒(耶懒)路置,属开元路。在今俄罗斯滨海边疆区东北塔乌黑河流域。明改牙鲁卫。
即今浙江绍兴县东南平水江。源出今浙江绍兴县南龙头岗,北至绍兴市汇入浙东运河。《越绝书》 卷11: “赤堇之山,破而出锡; 若耶之溪,涸而出铜。” 唐李白 《采莲曲》: “若耶溪旁采莲女,笑隔荷花共人语
唐武德二年(619)置,属南州。治所在今四川綦江县南。贞观十一年(637)废入南川县。
即今江苏昆山市西正仪镇。南朝梁置信义县于此。南宋范成大 《吴郡志》 卷48: “今 (昆山)县西二十里有村曰信义,疑此古县地也。土人或讹为镇义。” 元时尝移巴城巡检司于此,名真义。明、清名真义镇。19
清置,属沭阳县。即今江苏沐阳县东北华冲镇。在江苏省沭阳县北部,西临沭河支渠。面积52平方千米。人口4.4万。镇人民政府驻华冲,人口 2300。传清沭河过境,汛期常决口,当地俗谓“华冲”,故名。1949
即今陕西城固县。《水经·沔水注》:“汉水又东径小城固南,州治大城固。”《水经注疏》“会贞按”引《寰宇记》谓:“东晋末,梁州移理城固,即上大城固也。”
①春秋时邾地,后为鲁地。在今山东邹城市。《左传》:哀公二十七年(前468),“越子使舌庸来聘,……盟于平阳”。杜注:“西平阳。”秦于此置平阳县。②战国赵邑。在今河北临漳县西。《水经·浊漳水注》 引《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