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六镇

六镇

北魏为防御北方柔然等部的侵扰,在京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市)东,阴山以南, 自西而东先后建立六个军事重镇:即沃野镇(今内蒙古五原县东北)、怀朔镇(今内蒙古固阳县西南白灵淖尔乡城库伦古城)、武川镇(今内蒙古武川县西乌兰不浪土城梁古城)、抚冥镇(今内蒙古四子王旗东南乌兰花土城子古城)、柔玄镇(今内蒙古兴和县西北台基庙东北)、怀荒镇(今河北张北县)。一说六镇中有御夷镇(今河北赤城县西北),而无沃野镇,不足据。六镇起义后,魏正光五年(524)下诏改镇为州,时六镇已尽为义军所据,乃以所改州寄治并州界。起义军失败后,六镇故地皆荒废。


(1)北魏太武帝拓跋焘时为防御北方柔然侵扰,在京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市东)以北,阴山以南,自西而东设置沃野(今内蒙古磴口布隆淖东北巴拉亥附近)、怀朔(今固阳县西南梅令山古城,一说今固阳县东北白灵淖尔乡城库伦古城)、武川(今武川县西西乌兰不浪土城)、抚冥(今四子王旗西北乌兰花土城子)、柔玄(今兴和西北台基庙东北,又说今四子王旗东库伦图城卜子古城,今察哈尔右翼中旗塔布胡同古城,今察哈尔右翼后旗白音察干古城)、怀荒(今河北张北县)六个军镇,合称“六镇”。一说六镇有御夷而无沃野,不足据。6世纪20年代六镇相继起义,北魏正光五年(524年)下诏改镇为州,时六镇已尽为义军所据,乃以所改州寄治并州界。起义军失败后,六镇故地皆荒废。(2)今镇名。在安徽省全椒县中部。面积88.5平方千米。人口2.38万。镇人民政府驻六镇,人口1200。1949年设小集乡,1958年成立公社,1983年复设乡。1992年东王乡并入,2000年撤乡建六镇镇。产稻、小麦、油菜籽、棉花等。有修配、配件、试剂、玩具、饲料、粮食加工等厂和良种鸭场。公路接312国道。

六  镇


猜你喜欢

  • 双岔沟镇

    即今吉林集安市西北双岔乡。民国《辑安县乡土志》:“双岔河,城西一百二十五里。”

  • 五丈沟

    在今山东曹县西南五十里。《水经·济水注》:南济“又东北右合菏水,水上承济水于济阳县东,世谓之五丈沟”。

  • 拨拔力国

    故地一般以为在今非洲索马里北部亚丁湾南岸之拍培拉附近。为古代东西方交通线上之重要港口。《新唐书·西域传》: 大食 “海中有拨拔力种,无所附属。……数为大食所破略”。

  • 西陵峡

    ①长江三峡之一。在今湖北宜昌县西。东起宜昌市西北南津关,西至秭归县香溪口。《水经·江水注》:“江水又东径西陵峡。《宜都记》曰: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至峡口一百许里,山水纡曲,而两岸高山重嶂,非日中夜半不

  • 峡石

    即今宁夏青铜峡市西南黄河岸青铜峡。《资治通鉴》: 唐武德九年 (626) 四月,“安州大都督李靖与突厥颉利可汗战于灵州之硖石”。即此。

  • 平春县

    ①东汉置,属江夏郡。治所在今河南信阳县西北。西晋属义阳郡。东晋太元中改为平阳县,移治仁顺城(今河南信阳市)。南朝宋孝建三年(456)析平阳县复置。南齐属北义阳郡。北魏废。②南朝梁置,属城阳郡。治所在今

  • 隘口河

    在今辽宁义县东北。《方舆纪要》 卷37义州卫: 隘口河 “在卫东北八十里。源出废川州之双峰山,流入清河”。

  • 三乡镇

    ①北宋置,属寿安县。在今河南宜阳县西南七十六里三乡乡。金属福昌县。②在今甘肃华亭县南八十里上关乡。明置巡司于此。《清一统志·平凉府二》:三乡镇“地有三乡川,故名”。(1)古镇名。(1)北宋置,即今河南

  • 草坝场

    即今四川雅安市东南三十里草坝镇。民国 《雅安县志》 卷1: 慕义场 “俗呼草坝场。茶市”。

  • 鱼黄峒

    在今湖南汝城县东南一百里。《方舆纪要》卷80桂阳州 “泗洲镇” 条下: “ 《志》 云,州 (今桂阳县) 东百里有鱼黄洞,近江西大庾县界。正德中,群 ‘盗’ 结聚于此,土兵破灭之。洞中田连阡陌,皆膏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