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渡口
即凌消村。在今河北深州市县东北四十里,古滹沱河南岸,今名西凌霄。《后汉书·光武帝纪》:光武为赤眉所迫,南驰“至呼沱河,无船,适遇冰合得过,未毕数车而陷”。李贤注“即光武所渡处,今俗犹谓之危渡口”。
即凌消村。在今河北深州市县东北四十里,古滹沱河南岸,今名西凌霄。《后汉书·光武帝纪》:光武为赤眉所迫,南驰“至呼沱河,无船,适遇冰合得过,未毕数车而陷”。李贤注“即光武所渡处,今俗犹谓之危渡口”。
又作大五井子。即今黑龙江省望奎县。民国熊知白《东北县治纪要·黑龙江省》:“望奎县,在呼兰河与通肯河之间,位于呼兰河右岸,旧名五井子。”
西汉置,属魏郡。治所在今河北曲周县东南西呈孟乡。《汉书·外戚恩泽侯表》:地节三年(前67)宣帝封后父许广汉为“平恩戴侯”。东汉改为平恩县。西汉宣帝时封许广汉置,治今河北省曲周县东南西呈孟。东汉改为平恩
元至元十五年(1278)置,属甘肃行省。治所即今甘肃永昌县。辖境约当今甘肃黄河以西、山丹河及山丹县以东地区。明洪武三年(1370)改置永昌卫。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置,治今甘肃省永昌县。属甘肃行省
在今山东蓬莱市南。《寰宇记》卷20蓬莱县:“之罘水在县南十五里。源出羽山,与石门水合流入海。”古水名。在今山东省蓬莱市南。《太平寰宇记》:之罘水“在县(蓬莱)南十五里,源出羽山,与石门水合流入海”,即
在今山东安丘市西北二十里。《方舆纪要》卷35安丘县: 望高山 “山形突兀,远视高耸”。
在今湖南桂东县西南,湘赣边界附近。南宋嘉定元年 (1208)、二年 (1209) 以罗世传、李元砺为首的瑶、汉饥民先后在此起义。
又名白水港。即今江西九江市东白水湖。《资治通鉴》:南朝陈永定二年(558),“春,正月,王琳引兵下,至湓城,屯于白水浦”,即此。《方舆纪要》卷85九江府:白水港“今亦曰白水湖。水溢成湖,水落成港”。又
明置,在今云南广南县东南。《清一统志·广南府》: 宝月关 “在县东南五十里。《通志》:府南连山峭壁,惟此凿石通道,侬氏设关其上,逾关旧有公署,今废”。
即今云南祥云县东南普淜彝族乡。民国属姚安县,有县佐驻此。
在今安徽霍邱县北淮河上。《三国志·魏书·毋丘俭传》:正元二年(255),毋丘俭反,“大将军统中外军讨之,别使诸葛诞督豫州诸军从安风津拟寿春,……俭独与小弟秀及孙重藏水边草中,安风津都尉部民张属就射杀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