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庙子镇
在今吉林德惠市南双庙子村。民国熊知白《东北县治纪要》吉林德惠县:“县属双庙子在乌海驿东北十二里。……为附近农村杂货食品料之供给市场。”
在辽宁省昌图县东部。面积82.7平方千米。人口2.1万。镇人民政府驻双庙子,人口2210。原名施家堡,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设双庙子火车站,更今名。1958年设双庙子乡,同年改公社。1961年析置泉头、下二台、虻牛、桓沟子四公社。1984年复双庙子乡,同年改镇。双庙子河经此。主产玉米、高粱等。有建材、轻工、化工等厂。京哈铁路、102国道经此。
在今吉林德惠市南双庙子村。民国熊知白《东北县治纪要》吉林德惠县:“县属双庙子在乌海驿东北十二里。……为附近农村杂货食品料之供给市场。”
在辽宁省昌图县东部。面积82.7平方千米。人口2.1万。镇人民政府驻双庙子,人口2210。原名施家堡,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设双庙子火车站,更今名。1958年设双庙子乡,同年改公社。1961年析置泉头、下二台、虻牛、桓沟子四公社。1984年复双庙子乡,同年改镇。双庙子河经此。主产玉米、高粱等。有建材、轻工、化工等厂。京哈铁路、102国道经此。
即今广西桂平县西南之官江河。《方舆纪要》卷108桂平县: 官江在 “府西南三十里”。
即今湖北枣阳市东南七十里资山店。民国《湖北通志》 卷73 《兵事》: 清同治三年 (1864) 十月,捻军 “由资山、平林店等处西犯襄阳”。
北魏置,属荆州。治所在左南乡县(今河南淅川县南)。西魏改为秀山郡。
在南海中中国南沙群岛内,位于南通礁西南约50海里。为北康暗沙中一暗沙。最浅处水深约8米。1935年公布名称为友谊滩。1947年改名盟谊暗沙。
又作则冈宗、则布拉冈城。在今西藏米林县东北嘎玛。1960年以则拉宗西南部设米林县,驻东多村。又称工布则岗宗。原西藏噶厦地方政府设。治今西藏自治区林芝县城南则拉。1960年与足木、德木二宗合并,改置林芝
即秦阿房宫。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南阿房村。《三辅黄图》卷1:“阿房宫,亦曰阿城。”见“阿房宫遗址”。
即今江西龙南县北龙头滩。《清一统志·赣州府一》:龙头滩“在龙南县北三十里。三江水所经,即古百丈龙滩也。滩高水急,乱石离立,且两崖峭壁,中有龙湫,凡舟行至此,必移所载于岸,空舟方济。明万历四年,知县王继
隋开皇十八年 (598) 改金城县置,属旭州。治所在今甘肃碌曲县东南。大业初改名洮源县。
即今贵州兴义市东南歪染乡。清罗绕典《黔南职方纪略》 卷2兴义府: “捧鲊营溯红水江而西,直抵黄泥河为界。其间歪染、养马、白云、法岩诸寨,皆系昔日顽苗恃险负隅之处,山高箐深,瘴疠尤甚,实夷脓要隘也。”
亦作克勒泊。在今内蒙古太仆寺旗南之哈夏图淖尔和巴彦查干淖尔。乾隆《口北三厅志》卷2:乌可尔河“西北流经察哈尔镶白旗界,会随客河,西流注克勒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