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中山
即回山。在今甘肃泾川县西。《明一统志》卷3平凉府:回中山“在泾州西五里,上有王母宫”。相传周穆王、汉武帝先后游此。山麓有碑,文曰古瑶池降王母处。
即回山。在今甘肃泾川县西。《明一统志》卷3平凉府:回中山“在泾州西五里,上有王母宫”。相传周穆王、汉武帝先后游此。山麓有碑,文曰古瑶池降王母处。
在今四川广元市西南, 昭化镇西南五十里。《舆地纪胜》卷184利州: 白卫岭“在昭化县之南境,剑门相接, 有铺曰白卫铺。又《唐诗纪事》:唐明皇幸蜀登白卫岭, 览眺良久,歌李峤真诗”。在今四川省广元市昭化
即石境山。在今浙江临安县城南。宋避太祖之祖赵敬讳,改称石鉴山。
即今四川云阳县东北沙市镇。明置巡司于此。在安徽省青阳县西部、九华河东岸。面积15.2平方千米。人口 5000。镇人民政府驻五溪,人口190。因有龙溪、漂溪、舒溪、双溪、濂溪在此汇流,元代在河上建有三孔
旧名大姑陷,后改大姑崁,清同治初改名大嵙崁。即今台湾省桃园县西南大溪镇。
唐天宝元年 (742) 改严州置,治所在来宾县 (今广西来宾县东北城厢)。辖境相当今广西来宾县地。乾元元年 (758) 复为严州。唐天宝元年(742年)改严州置,治来宾县(今广西来宾市东南旧来宾)。辖
北魏皇兴中改曲城县置,属东莱郡。治所在今山东招远市西西曲成。北齐废。
西汉初分齐郡置,治所在东平陵县 (今山东章丘市西)。辖境约当今山东济南、泰安、长清、肥城、章丘、济阳、邹平等市县地。以治所东平陵在古济水 (今黄河) 之南,故名济南。文帝十六年 (前164) 改为济南
在南海中中国南沙群岛内,位于道明群礁南部边缘。南距太平岛约18海里。岛呈圆形,直径近300米,面积约0.07平方公里。岛高2米,是南沙群岛地势最低的岛。中国渔民向称第三峙,因渔民到南沙捕捞以此岛为第三
明宣德五年(1430)分海盐县置,属嘉兴府。治所即今浙江平湖市。《清一统志·嘉兴府一》:“县曰平湖,言地与湖平也。”民国初属浙江钱塘道。1927年直属浙江省。1991年改设平湖市。古旧县名。明宣德五年
唐贞观二十三年 (649) 改民复县置,为夔州治。治所在今四川奉节县东白帝城。明郭子章《郡县释名》 四川卷下: 奉节县 “以其奉山南东道总管节制” 而名。北宋景德三年 (1006) 徙治今奉节县。南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