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原州
明弘治十五年 (1502) 置,属平凉府。治所即今宁夏固原县。《方舆纪要》 卷58固原州: “固本作故,时以此城为故原州城。讳故为固,后遂以名州。” 清同治十二年 (1873) 升为直隶州,属甘肃省。辖境相当今宁夏固原、彭阳、海原三县及同心县部分地。1913年降为固原县。
明弘治十五年(1502年)置,治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属平凉府。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升为直隶州,属甘肃省。辖境约当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海原二市县及清水河上游东岸一带。1913年废,改为县。
明弘治十五年 (1502) 置,属平凉府。治所即今宁夏固原县。《方舆纪要》 卷58固原州: “固本作故,时以此城为故原州城。讳故为固,后遂以名州。” 清同治十二年 (1873) 升为直隶州,属甘肃省。辖境相当今宁夏固原、彭阳、海原三县及同心县部分地。1913年降为固原县。
明弘治十五年(1502年)置,治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属平凉府。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升为直隶州,属甘肃省。辖境约当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海原二市县及清水河上游东岸一带。1913年废,改为县。
即今湖南郴州市北许家洞镇。粤汉铁路在此有支线通资兴煤矿。
在今青海大柴达镇南。民国汪公亮《西北地理》第五节:青海柴达木戈壁区有巴哈柴达木。
在今四川荣县西。《舆地纪胜》 卷160荣州: 荣隐山,“ 《九域志》 云: 荣隐山上有荣隐先生修道山。《图经》 云: 在县北三十里,石壁间今有形像尚存,俗呼为道士影。又有钟飞,在山东五里绝崖之上,俗呼
在今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东。《方舆纪要》 卷65: 哈喇卜兰河 “在撒马儿罕城东,河浅阔而北流”。
清同治九年(1870)改阳江直隶州置,属广东省。治所即今广东阳江市。辖境相当今广东阳江、阳东、阳西等市县地。光绪三十二年(1906)复升为直隶州。清同治五年(1866年)升阳江县置,治今广东省阳江市。
唐开元二年 (714) 置,属鄯州。在今青海湟中县西南。《新唐书·地理志》 鄯州: “西南二百五十里有绥和守捉城。” 至德以后废。
亦名射姑山。在今山西临汾市西。《寰宇记》卷11晋州临汾县:“石孔山有九孔相通,深不能穷。”《清一统志·平阳府一》 “姑射山”条引《新志》:“姑射山在县西三十五里,即古石孔山也。上有姑射、莲花二洞,其山
①指汉长安城的西安门。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北马家寨南二里。《三辅黄图》 卷1: “长安城南出第三门曰西安门,北对未央宫,一曰便门,即平门也。”②指汉长安城的章城门。为长安城西面南头第一门。在今陕西西安市西
即今湖北咸宁、蒲圻二市及嘉鱼县间之西凉湖。《清一统志·武昌府一》:西良湖“在蒲圻县东北,分属咸宁县。东接涂水,北会斧头湖”。
①即逢鹊山。在今河北内丘县西六十二里。《汉书·地理志》 中丘县: “逢山,长谷渚水所出,东至张邑入浊。”②在今山东临朐县西二十五里。其山峭绝,惟一径可通,有泉出岩窦,甘洁异常。相传为殷诸侯逢伯陵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