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八屯
即今吉林珲春市。旧名珲春庄,清设珲春协领,副都统于此。宣统元年(1909)设珲春直隶厅于此。
即今吉林珲春市。旧名珲春庄,清设珲春协领,副都统于此。宣统元年(1909)设珲春直隶厅于此。
西晋太康元年 (280) 改平昌县置,属东阳郡。治所即今浙江遂昌县。隋初废,后复置。唐武德八年 (625) 又废,景云二年 (711) 复置,属括州(后改处州)。元属处州路。明、清属处州府。民国初属浙
亦作受阳坪。在今湖北保康县西南一百五十里。《明史·白圭传》:成化初,镇压刘通(千斤)义军,“通奔受阳,谋走陕西”。
1912年改和林格尔厅置,属山西省。治所即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清康熙时于此置二十家子台站。蒙古语称为和林格尔,故名。1914年属绥远特别区归绥道。1928年属绥远省。1954年属内蒙古自治区。在内蒙古
西汉武帝时建,在今陕西户县西南。《水经·渭水注》: 涝水 “北径汉宜春观,又北径鄠县故城西。……合美陂水。水出宜春观北,东北流注涝水”。《清一统志 · 西安府一》: 宜春观 “在鄠县西南。…… 《县志
金置,属盐山县。在今河北海兴县东南,近山东无棣县界。民国 《盐山新志》 卷3: 海润镇,“《金史》 盐山四镇之一也。镇废后,其地为村落曰板塘,与海丰 (今无棣县) 接境,旁多营垒遗址,据康熙志此村尚在
1931年12月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红军解放黄安县城后改名,治所即今湖北红安县。1945年抗战胜利后复名黄安县。1952年复改红安县。在湖北省东北部、大别山南麓,北邻河南省。属黄冈市。面积 1787 平方
在今四川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东三十里。《方舆纪要》 卷69彭水县: 独勇寨山 “山险峻,昔人避乱居此,蛮僚不敢攻”。
在今四川绵阳市东旧绵州城内。《方舆胜览》卷54绵州:十贤堂“绘涪翁、庞统、蒋琬、杜微、尹默、李白、陈该、苏易简、王仲华、欧阳修共十人”。
源出今山西壶关县东南,东流径河南林县东南入淇河。《汉书·地理志》 上党郡壶关县: “沾水东至朝歌入淇。” 《水经·淇水注》: 沾水 “出壶关县东沾台下,石壁崇商,昂藏隐天,泉流发于西北隅,与金谷水合,
即枣台铁路。从山东枣庄经峄城至台儿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