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又名潧水、鄫水。即今河南新密市东溱河。《诗经·郑风·溱洧》: “溱与洧,方涣涣兮。”《说文》: “溱水在郑国,南入于洧。”②即今河南确山县西南溱头河。《水经·汝水注》: “溱水出浮石岭北青衣山,亦谓
在今湖南桂东县南境,接江西、广东境内诸山。《方舆纪要》卷82桂东县:乌春山“峰峦攒聚,道径险僻。正德中,土人龚福全等倡乱,据乌春山、腊栗寨等处。十二年,官军分道自桂东、桂阳、郴州、临武等路合击,遂平之
在今浙江余姚市东南四十二里罗江乡河姆渡村东北。1973年在此发现四个相互叠压的文化堆积层。其中第四层是东南沿海已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最早的文化层,距今六七千年。出土有石器、骨器和陶器,并发现大批木构干栏式
1937年置,直属云南省。治所在今云南沧源佤族自治县东七十三里岩帅。《沧源佤族自治县地名志》:“取其来源于澜沧之意,故名沧源。”1938年迁治今沧源佤族自治县治勐董。1945年又迁治今沧源佤族自治县东
即今湖南麻阳苗族自治县(高村镇)南四十里江口圩镇。清光绪《湖南通志》卷1麻阳县图:县(旧治在今锦和镇)东南有江口塘。
在今安徽东至县西北长江东岸吉阳。《新五代史·吴世家·杨行密传》:唐天复三年(903),田頵以宣州叛,行密召李神福以讨頵,頵遣其将王壇逆之。“行至吉阳矶,頵执神福子承鼎以招之,神福叱左右射之,遂败壇兵于
简称明太联合旗。1949年当地解放后将明安旗与太仆寺右旗合并设置,驻多恩海拉罕 (即女子部,在今内蒙古正兰旗西北)。1956年改为正蓝旗。旧旗名。1950年合明安旗与太仆寺右旗置,治宝沙岱(今内蒙古正
在今广西隆林各族自治县东北。《清史稿·地理志》 泗城府西隆州:南盘江“经州北,东南至北楼墟,冷水河合治西小水,东北流注之”。有隆林营外委驻守。
南朝梁大同二年(536)置,属万州。治所在宣汉县(今四川达川市)。西魏时治所改名石城县。辖境相当今四川达川、达县二市县地。隋开皇三年(583)废。南朝梁大同二年(536年)置,治石城县(今达州市)。辖
①又名平台。明置,在今北京市故宫保和殿后,为召见群臣之地。清《日下旧闻考》卷34引《芜史》:“(建极)殿居中向后,高踞三缠白玉栏干之上者云台门也。两旁向后者,东曰后左门,西曰后右门,即云台左右门,亦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