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慈寺
亦名大圣慈寺。唐至德二年(757)建,在今四川成都市东城北糠市街北口。规模宠伟。其壁画被誉为“精妙冠世”。为成都最大的佛院及农贸集市地。明正德大火,仅存昭觉院小殿,正统间修整,远不如昔。《明史·忠义传》:崇祯十七年(1644),华阳知县沈云祚,“城陷,(张)献忠欲用之,幽之大慈寺”。即此。
亦名大圣慈寺。唐至德二年(757)建,在今四川成都市东城北糠市街北口。规模宠伟。其壁画被誉为“精妙冠世”。为成都最大的佛院及农贸集市地。明正德大火,仅存昭觉院小殿,正统间修整,远不如昔。《明史·忠义传》:崇祯十七年(1644),华阳知县沈云祚,“城陷,(张)献忠欲用之,幽之大慈寺”。即此。
在今湖北鄂州市东南。清康熙 《武昌县志》 卷2: 武昌镇 “县东南六里。古昌乐院旧址。今废”。
南朝宋明帝刘彧陵墓。在今江苏南京市北幕府山东南麓。《元和志》 卷25上元县: 明帝刘彧高宁陵 “在县北十九里幕府山东南”。
西汉武帝时置,属临淮郡。治所约在今江苏长江以北或相邻的安徽境内。新莽废。西汉武帝时置,治所约在今江苏省长江以北或相邻的安徽省境内。属临淮郡。东汉初废。
①东汉建安中分金城郡置,治所在西都县(今青海西宁市)。辖境相当今青海湟源、乐都两县间湟水流域。十六国南凉太初元年(396)秃发乌孤建都于此。北魏废。②西晋永嘉五年(311)置,治所在西平县(今广西西林
在今河北邯郸县西南。《方舆纪要》 卷15邯郸县: 蔺家河在 “县西南二十里。《志》 云: 以近相如故宅而名”。
在今河南尉氏县城东南。《寰宇记》卷1开封府尉氏县:“阮籍台在县东南二十步。籍每邀名贤携酌长啸登此也。”
在今陕西柞水县东北。《水经·沔水注》:甲水 “出秦岭山,东南流径金井城南”。即此。
在今吉林南部辉发河北,属吉林哈达山脉。《清一统志·吉林一》:库勒纳窝集“在(吉林)城西南一百四十里,其南即长岭子。城西诸河多发源于此”。
亦作中镇砦。北宋置,属嘉定府。即今四川峨边彝族自治县。《宋史·高宗纪》: 南宋绍兴八年 (1138),“虚恨蛮犯嘉州忠镇砦”。即此。
在今黑龙江省安达市东,为咸湖。《清史稿·地理志》 安达直隶厅: “南: 青肯泊,泊形如环,中有滩地,半隶肇州。”在黑龙江省西南部安达市东。系松嫩平原洼地湖,经筑堤坝后成为水库型湖泊。湖面海拔40.5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