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大昌县

大昌县

①北周置,属蔚州。治所在今山西灵丘县南。隋开皇三年(583)废。

②北周改建昌县置,为永昌郡治。治所即今四川巫山县西北一百二十里大昌镇。后属建平郡。隋属巴东郡。唐属夔州。北宋端拱元年(988)属大宁监。南宋嘉定八年(1215)徙治水口监(今巫山县北下田乡北水口)。元至元二十年(1283)废入大宁州。明洪武十三年(1380)复置, 后废入大宁县。永乐初复置,属夔州府。《明史·庄烈帝纪》:崇祯十三年(1640),“张献忠陷大昌,总兵官张令战死”。即此。清康熙九年(1670)废入巫山县。


古县名。(1)北周置,治今山西省灵丘县南。属蔚州。隋开皇三年(583年)废入灵丘县。(2)北周改泰昌县置,治今重庆市巫山县西北大昌镇。属永昌郡。隋属巴东郡。唐属夔州。北宋端拱元年(988年)徙治今巫溪县东大宁河东岸,属大宁监。南宋嘉定八年(1215年)徙治今巫山县大昌镇西北水口村。元至元二十年(1283年)并入大宁州。明洪武四年(1371年)复置,不久即废。永乐初复置,属夔州府。清康熙九年(1670年)又废,并入巫山县。


猜你喜欢

  • 桂阳郡

    汉高帝置,治所在郴县 (今湖南郴州市)。辖境约当今湖南耒阳市以南的耒水、舂陵水流域,北至洣水入湘处附近,南包广东英德县以北的北江流域。三国吴以后缩小。隋开皇九年 (589) 改为郴州,大业初复为桂阳郡

  • 博昌

    战国时齐邑。在今山东博兴县东南二十里寨郝镇南。《战国策·齐六》: “千乘、博昌之间,方数百里。”古邑名。战国齐邑。在今山东省博兴县南。《战国策·齐策》:“千乘、博昌之间,方数百里。”即此。西汉置博昌县

  • 鲜牟

    西周封国,在今山东莒县西南。古国名。西周封国。在今山东省莒县西南。《国语·晋语八》:叔向谓赵文子曰:“昔成王盟诸侯于岐阳,楚为荆蛮,置茆��,设望表,与鲜牟守燎,故不与盟。

  • 循鲜城

    汉代西域罽宾国都城。在今克什米尔潘德勒坦。《汉书· 西域传》: 罽宾国 “王治循鲜城”。

  • 天息山

    一名伏牛山。在今河南嵩县西南。山北为汝水之源,山南为白河之源。《山海经·海内东经》:“汝水出天息山,在梁勉乡西北。”《元和志》卷6汝州鲁山县:“汝水出县西一百五十里天息山,一名伏牛山。”

  • 永福省

    六朝时宋宫苑名。故址在今江苏南京市鸡鸣寺南,古台城中。《资治通鉴》:南朝梁太清三年(549),“太子迁居永福省”。胡三省注曰:“永福省在禁中, 自宋以来,太子居之,取其福国于永也。”《梁书·侯景传》:

  • 马卬洲

    一作马昂洲。在今江苏南京市西北大江中。《寰宇记》卷90上元县:马昂洲“在县西北三十三里。周十五里。《南徐州记》云:临沂西入江北三里有马昂洲。晋帝渡江牧马于其所,故名之”。《梁书·侯景传》:太清三年(5

  • 乌沙夹汛

    即今安徽贵池市西长江南岸乌沙镇。清光绪《贵池县志》卷6:乌沙夹镇,“《采访册》:在城西三十里”。

  • 交七浦

    在今云南呈贡县东。《方舆纪要》卷114晋宁州归化县:交七浦在“县(治今化城)东北二十里。广二百余亩。《志》云, 滇池之下流也”。

  • 丽阳镇

    亦作泥阳。即今河北藁城市西南丽阳镇。清康熙《藁城县志》图:西南有泥阳村。同治《畿辅通志》卷50藁城县图作泥羊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