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石谷
①即大石口。在今山西应县东南三十里大石口村。《宋史·张耆传》:“使自云、应、蔚至者由大石谷入, 自朔至者由土墱入。”
②在今内蒙古五原县境。《资治通鉴》:唐元和四年(809),“丰州奏吐蕃万余骑至大石谷,掠回鹘入贡还国者”。
①即大石口。在今山西应县东南三十里大石口村。《宋史·张耆传》:“使自云、应、蔚至者由大石谷入, 自朔至者由土墱入。”
②在今内蒙古五原县境。《资治通鉴》:唐元和四年(809),“丰州奏吐蕃万余骑至大石谷,掠回鹘入贡还国者”。
元武宗时置,属岭北等处行中书省。治所在称海城 (又名镇海城),在今蒙古国吉尔格朗图 (科布多) 东南德勒湖西南。辖境相当今蒙古国西部唐努山以南,科布多河、扎布汗河流域。至治三年 (1322) 废。不久
即今安徽枞阳县东下枞阳。明、清置马踏石巡司。《方舆纪要》卷26桐城县“孔城镇”条:“又有马踏石巡司,在县东南三十里,地名枞阳下镇。”
旧名楚呼楚。即塔尔巴哈台。今新疆塔城市。清 《西域闻见录》 卷1: 参赞大臣初驻雅尔肇丰城。乾隆三十二年 (1767),“移驻于楚呼楚,上赐名曰挞拉巴哈台,建筑城垣,周回数里”。
北宋置,属壁山县。在今四川璧山县南五十八里王来山下。
①在今山西和顺县西北。《清一统志·辽州》: 官寨 “在榆社县北,接和顺县界。四面陡绝,惟一径可登。山巅平旷,可容数百人”。②在今缅甸北部糯千卡河 (即小江) 北侧的坝冈附近。清代属腾越州大塘隘土把总。
清置,即今辽宁凤城市西北薛礼站。《清一统志·奉天府二》: 凤凰城通远堡 “东南六十里至雪里站”。即此。
即今陕西绥德县东南界首。1939年西北革命根据地置河防县治此。
①在今河北平泉县南。《三国志·魏书·乌丸传》:东汉建安十一年(206),曹操亲征蹋顿,“(袁)尚与蹋顿将众逆战于凡城”。又《资治通鉴》:东晋咸康四年(338),慕容皝“分兵讨诸叛城,皆下之。拓境至凡城
在今广东广州市北越秀山上。《方舆纪要》 卷101广州府: 越秀山 “上有越王台故址。尉佗因山筑台,因名”。《全唐诗》 卷314有崔子向《题越王台》 诗。
即蒙古扎萨克图汗部左翼前旗。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乌布苏省温都尔杭盖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