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衢山
即今浙江岱山县东北之衢山岛。《方舆纪要》卷91海盐县:衢山“在县东南海中。亦曰大衢山”。
曾称朐山,又称衢山岛。在浙江省东北部海中、舟山群岛中部,西南与岱山岛相望。属岱山县。面积约60平方千米。丘陵广布,约占总面积80%,最高点观音山海拔314.4米。以渔业为主,也是岱盐产地之一。主要港口有衢山港、岛斗岙等。观音山山势险峻,风景优美,多奇石,有洪福、普庆、洪因三寺。班轮通上海、嵊泗、定海、岱山等地。
即今浙江岱山县东北之衢山岛。《方舆纪要》卷91海盐县:衢山“在县东南海中。亦曰大衢山”。
曾称朐山,又称衢山岛。在浙江省东北部海中、舟山群岛中部,西南与岱山岛相望。属岱山县。面积约60平方千米。丘陵广布,约占总面积80%,最高点观音山海拔314.4米。以渔业为主,也是岱盐产地之一。主要港口有衢山港、岛斗岙等。观音山山势险峻,风景优美,多奇石,有洪福、普庆、洪因三寺。班轮通上海、嵊泗、定海、岱山等地。
唐长安四年 (704) 置,治所在夜郎县 (今湖南芷江侗族自治县西便水市)。开元十三年 (725)改名鹤州。
①又名采亭桥河。即今河北玉田县西兰泉河。《水经·鲍丘水注》: 蓝水 “出北山,东流屈而南,径无终县故城东。故城,无终子国也”。②在今山西东南部。源于山西屯留县西,东流经长子县及长治市入浊漳水。《魏书·
清置,为柳条边门之一。即今辽宁新民市西北彰武台门。《清一统志·锦州府二》:彰武台边门 “在广宁县北,东至开原县发库门一百二十里,西至白土厂边门一百六十二里,有章京驻防”。
在今安徽绩溪县东北。《方舆纪要》 卷28绩溪县: 绩溪岭在 “县东五十里,因县治得名。又东十里曰闻钟岭。屈曲往复,地近西坑”。
一名菊花岛。即今辽宁兴城市东南海中之菊花岛乡。明 《辽东志》 卷1: 觉华岛在 “(宁远卫)城东南二十里海中”。《明史·袁崇焕传》: 天启元年(1626),后金 “分兵数万略觉华岛,杀参将金冠等及军民
即龟兹国。汉西域三十六国之一。属西域都护府。国都在延城(今新疆库车县东郊皮朗旧城)。东汉属西域长史。魏晋迁都于今沙雅县北六十里羊达克沁废城。唐还旧城,改名伊逻卢城,龟兹都督府、龟兹镇及生西都护府治于此
一名仙女岭。在今广西贵港市北七十里。《方舆纪要》卷108贵县:仙女山“亦曰仙女岭。嘉靖初,藤峡瑶民据此,谓之仙女砦”。古山名。又名仙女岭。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北。明嘉靖初,藤峡瑶据此,谓之仙女寨。
①在今河北滦县南五里。《方舆纪要》 卷17滦州: 岩山 “状如虎踞,其东绝壁百仞。有洞十八,其三洞最大而深,在绝壁间,攀援莫上,下有石桥,一郡水口也”。②一名龙山。在今江苏南京市西南。《宋书·符瑞志》
东汉中平二年(185)分故鄣县置,属丹阳郡。治所在天目乡(今浙江安吉县西南孝丰镇)。《续汉书·郡国志》 刘昭注引《吴兴记》:“光和末,张角乱,此乡守险助国,汉嘉之,故立县。”三国吴宝鼎元年(266)分
又名厥固。在今安徽萧县东南三十一里永堌镇。《魏书·地形志》: 沛郡相县有厥城。《梁书·兰钦传》: 大通元年 (527),兰钦攻北魏萧城,“仍攻厥固、张龙、子城,未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