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岭
即今陕西留坝县治。清嘉庆十三年(1808)留坝厅徙治太平岭,即此。
(1)古山名。在今浙江省瑞安市县。清同治元年(1862年)秦如虎镇压太平军进据于此。(2)今山名。又称穆棱窝集岭。在黑龙江省东南部,延伸至吉林省东北部,西南接老爷岭。属长白山脉。东北—西南走向,长130千米,海拔400~900米。同名主峰(1015米)在穆棱市东南。为绥芬河与穆棱河分水岭。
即今陕西留坝县治。清嘉庆十三年(1808)留坝厅徙治太平岭,即此。
(1)古山名。在今浙江省瑞安市县。清同治元年(1862年)秦如虎镇压太平军进据于此。(2)今山名。又称穆棱窝集岭。在黑龙江省东南部,延伸至吉林省东北部,西南接老爷岭。属长白山脉。东北—西南走向,长130千米,海拔400~900米。同名主峰(1015米)在穆棱市东南。为绥芬河与穆棱河分水岭。
蒙古至元五年 (1268) 围攻南宋襄阳城时建。在今湖北襄阳县东南鹿门山附近。《元史·张弘范传》: 至元六年 (1269),弘范 “戍鹿门堡,以断宋饷道,且绝郢之救兵”。
即今江西铜鼓县东北三都镇。清同治《江西全省舆图》卷1:义宁州西南铜鼓营东北有三都。(1)在浙江省建德市东部、新安江南岸。面积138平方千米。人口2.3万。镇人民政府驻三都,人口2000
隋大业六年(610)置,属临振郡。治所在今海南省乐东黎族自治县西南黄流、白沙间。《新唐书·地理志》:延德县“以延德水名”。唐属振州。五代南汉初废。北宋崇宁五年(1106)复置,属朱崖军。大观元年(11
在今云南会泽县东北一百二十里。 《方舆纪要》卷73东川军民府:七雄山“在府东北百二十里。石崖陡峻”。
①亦作伞山。在今四川遂宁县东北。《方舆胜览》卷63遂宁府:伞子山“在小溪县白水镇。唐大历间,有禅师跨一白驴抵此山结茅以居,环山之民,素以植蔗凝霜为业。和尚所骑白驴颇食民蔗,居民苦之,诣和尚请焉。和尚曰
在今湖北利川市西南。清有千总驻防。
①隋开皇九年 (589) 置,治所宜昌县 (今湖北宜昌县西北长江南岸)。辖境相当今湖北宜昌县部分地。十一年 (591) 废。②隋开皇九年 (589) 置,治所在澧阳县 (今湖南澧县东南)。寻改为澧州。
即今新疆英吉沙县。《清一统志 ·喀什噶尔》: 英吉沙尔 “在喀什噶尔城南二百里,提斯衮南一百四十里, 逾雅雅尔河、 库森河至其地。 所属地曰赛喇克,又东北境曰察木伦,西北境曰沙玛拉,西
在今山东莒南县北。《汉书·地理志》 琅邪郡椑县: “夜头水南至海。” 《寰宇记》 卷24莒县:“椑,《汉志》 注云,夜头水经椑南至海; 又 《舆地志》 云,向水南至海。夜头、向水盖异名。” 光绪《山东
在今江西金溪县南。《方舆纪要》 卷86抚州府金溪县 “铜斗山” 条下: 韩婆山,“宋建炎间,邓雩、傅安聚兵保障处”。《清一统志·抚州府一》:韩婆岭 “在金溪县南五十里。周四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