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威胜军

威胜军

①唐天宝十三年 (754) 置,属廓州。驻地在宛肃城 (一作宛秀城,在今青海贵南县东北黄河南岸)。《新唐书·地理志》 廓州: “西八十里宛秀城有威胜军。” 乾元元年 (758) 陷于吐蕃,废。

②唐方镇名。光启三年 (887) 以义胜军改名,治所在越州 (今浙江绍兴市)。乾宁三年 (896) 改名镇东军。

③唐乾宁元年 (894) 置,治所在乾州 (今陕西乾县)。五代唐同光二年 (924) 罢军名。

④五代方镇名。后唐改宣化军置,治所在邓州(今河南邓州市)。后周改名武胜军。

⑤北宋太平兴国三年 (978) 置,治所在铜鞮县(今山西沁县)。辖境相当今山西沁县、武乡、沁源等县地。金天会六年 (1128) 改沁州。


(1)唐天宝十三载(754年)置,治宛秀城(今青海贵德县西)。辖境相当今青海省贵德县。宝应元年(762年)地入吐蕃,废。(2)唐方镇名。光启三年(887年)以义胜军改名,治越州(今浙江绍兴市)。乾宁三年(896年)改为镇东军。(3)五代方镇名。五代唐以宣化军改名。治邓州(今河南邓州市)。周改名武胜军。(4)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置,治铜鞮县(今山西沁县)。辖境相当今山西省武乡、沁县、沁源等县地。属河东路。金天会六年(1128年)升置为沁州。


猜你喜欢

  • 衍敦谷

    西汉时西域捐毒国都。在今新疆乌恰县西北。《汉书·西域传》: “捐毒国,王治衍敦谷,去长安九千八百六十里。”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恰县西北。为西域捐毒国国都。

  • 大窑铺

    即今湖南浏阳市南大瑶乡。清嘉庆《浏阳县志》卷7:大窑铺市“在县南六十里”。

  • 白荆堤

    在今湖南岳阳市东南。《方舆纪要》卷77岳州府巴陵县“偃虬堤”条下:“又白荆堤,在府东南十里。与㴩湖相近。”

  • 三谷守捉城

    唐置,属翼州。在今四川茂县西北。

  • 正黄旗

    1949年以察哈尔右翼正黄旗改名,属绥远省。驻地在今内蒙古察哈尔右翼前旗东北巴音塔拉乡。1954年划归内蒙古自治区,改设察哈尔右翼前旗。古旧旗名。清康熙十四年(1675年)置,治木孙忒克山(今属内蒙古

  • 东熊洲

    在今广东新会市南。《寰宇记》卷157新会县:“西熊洲、东熊洲俱在县南二十七里海心,有孤山相对耸上。”

  • 浮城

    一名涨埠。在今安徽郎溪县西北十五里江浦。《明一统志》 卷17广德州: 浮城 “在建平县西一十里。广数亩。其上有木,莫能名,斧之则淋漓如血。地至洼下,每夏潦暴涨,诸圩尽没,惟此岿然独存,故名”。

  • 羊肠河堡

    清置,属广宁县。即今辽宁黑山县西南羊肠河村。《清一统志·锦州府二》:中安堡“在广宁县东三十里。又东三里有高丽坂堡。又东十余里有羊肠河堡, 皆有城”。

  • 雷江

    又名来宾水。在今广西来宾县西北。《舆地纪胜》 卷105象州: 雷江 “在来宾县 (今城厢镇) 西北三十里,流入县界。《旧经》 云: 往有毛雷捕鱼于此,因名”。清乾隆 《来宾县志》 卷1: 雷江 “源发

  • 神泉镇

    即今广东惠来县南神泉镇。《方舆纪要》卷103惠来县: 神泉镇在 “县南十里。有巡司。洪武初置于县之北山村。二十七年改置于此,当神泉澳口。海寇猖獗,兵民难以寄顿。嘉靖三年筑城,周不及二里。有兵戍守”。在